深夜,兩騎鮮卑秦兵,躲過了營中巡守,向外馳去。
又過了七八日,城墻上依然太平,秦軍上一次的失利雖然不是元氣大傷,但重新修整一些時日還是必要的。
那段新墻已經被重新修繕齊全,箭垛滾木等也都配備好,遠遠看去,除了新一點之外,和兩側的城墻已經毫無區別。
謝離依然是天天在城墻上逛游,讓守城的晉兵有些摸不著頭腦:按說他的任務早就完成了,在城里歇著就行了,天天跑這兒來干什么,搞的像是巡防一樣。
只不過謝離在逛游之時,經常對這些兵士和顏悅色,左一個英雄,又一個壯士的叫著親熱,眾人對他也沒有太多辦法,畢竟伸手不打笑臉人。
最近謝離沒有再"盲目"瞎逛,而是認定了這北城墻,其他三面已經被他舍棄。
雖說這北城墻之外的地形沒有什么好研究的,只有一寬闊的漢水流過,但是想要在這襄陽城出去,還只有是這里才是最佳選擇。
其他三面護城河對面的秦軍實在太過密集,一個人都很在不被察覺的情況下過去,更何況謝離想帶走的又不只自己一個。
下午已經過半,差不多到了晚餐的時間。
這也是謝離感覺頗為不適應的地方,習慣了一日三餐的他,來到這個地方每天只能吃兩頓,而且基本上都是直接拿白水蒸的劣質粟米。
難以下咽不說,就算是咬著牙都吃完了,那饑餓的感覺還是常有。
至于軍中給每人備的下飯菜,也僅僅就是一塊那鹽水隨便腌了一下的菹菜,謝離在吃了第一口后,就直接吐了個干凈。
如此幾番之后,謝離不得不選擇妥協,乖乖的封閉所有感官,一口接著一口的將它解決掉。這實在是沒有辦法的事,在這軍中,身子里一天不進點鹽,就各種不自在。
所以每到晚上謝離回家之后,便要把家里還剩下的那點肉拿出來,自己動手隨便炒個什么菜,稍微緩解一下那不適的感覺。
炎炎夏日之下,肉質腐壞的極其之快,這里又沒什么冰箱可以儲藏,再加上謝離想要"緩解"的心情比較強烈,所以沒過三天,這里就又恢復到了往日那沒有葷腥的日子。
好在母親秦氏也是"識大體"的人,沒有像之前說的那樣,讓謝離教她然后自己動手。這才保住了一家人享受這最后美味的機會。
不過雖說秦氏對這所剩不多的美味贊不絕口,但每次還是更加"識大體"的盛出一半,送到那準親家的家中。那趙婆婆在秦氏到家之后,每次也是不例外的夸贊玄芝心善手巧,自己孫女嫁過去真是她的福氣云云。
而蘇回雪在一旁雖然對阿婆的語略有惱怒,但是那秀臉還是不由得變的微紅。不過在片刻之后,看到那盤子里的肉食時,種種情緒便被拋之腦后。那味道她到現在還記得清清楚楚,雖說上次因為種種原因,吃相比較糟糕,但是這絲毫不影響她對這美食的印象深刻。
"多……多謝……秦姨……"蘇回雪每次說完這句之后,臉色好像就更紅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