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聲"
一段段的信息,在常樂的腦中流過。
從字面上來看,"雷聲"只是一種發聲方法,但是在信息中,卻要常樂把它當做身法來看待。
傳統理論認為,雞腿、龍身、熊膀、鷹捉、虎抱頭、雷聲合一才是真正的拳術,才能體現真正的"雷聲",那就要做到"內外三合"。
其實"內外三合"與"六藝"完全是一回事,六藝合一就能夠做到處處合法不失中正。
而所謂的"內外三合"與"內外五行"也是相對應的,外形在動,內臟也在動,精神意念也同時在動。
"雷聲"則是由外形的動和內臟的動相合而發出。
所謂"肺動震雷聲",所以絕不能把雷聲只當做發聲方法來看待。
"雷聲"要在身體抱合之后才能發出,肢體外形達不到相合相隨,更無法談及"雷聲"。
而且因為功力深淺各不相同,隨著功力的不斷加深,雷聲發出更是驚天動地。
常樂的興趣,是徹底的被這雷聲給調動起來了。
信息中說,這"雷聲"也不是單純地依靠口腔和嗓子進行局部發聲,發聲時不是將氣全力由口腔向外噴吐,而是在虎抱頭的領勁中沉氣發聲。
這是一個非常短暫的過程,發聲時不能將聲音延長,應與發力技術一樣,一發即止,突發突止,短促驚怪。
要產生大的破壞力,就要求速度力量,只有力量而缺乏速度的攻擊,產生的只是一個推力,能使敵人產生較大的位置移動,而對其身體的破壞力不算很大。
若以同樣的力,卻在提高了速度的情況下擊打到了對方的話,可能對方不會產生大的位置移動,但他受到的傷害可能是致命的。
發聲方法與發力方法的道理是完全一樣的。發聲時口鼻應感覺不到,有大量的氣流通過才是正確的。
常樂先吸氣蓄力,由束身猛然全身展放,閉口齒齊四梢,使發欲沖冠,甲欲透骨,牙欲斷金,舌欲催齒,聲發而手落,心意狠毒,身體各處相合相隨。
重要的是以心意作指導,以心意去體會,發音多發"噫"音,也有對應五行、五臟、五官的五音發聲,分別是喲、喙、噫,喝、哈。
又分別向五個方位發力,前、后、左右、上、下。
其中喲發向前,金肺動,肺動震雷聲。
暖發左右,木肝動,肝動如飛箭。
噫發向后,水腎動,腎動快如風。
喝發向上,心火動,心動勇力生。
哈發向下,土脾動,脾動大力攻。
有了雷聲,就可以練虎抱頭了,虎抱頭也是身法,而不只是"以手抱頭""以肘護頭"或"單雙手護頭"的簡單外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