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青說:“公元前539年,波斯王居魯士率軍攻占巴比倫,流亡的四萬多猶太人重返巴勒斯坦,從而結束猶太民族的“巴比倫之囚”。從公元前539年到前333年,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滅波斯帝國。巴勒斯坦處于波斯統治之下,波斯統治者為了抵擋埃及與希臘人入侵,對猶太人采取綏靖政策,讓一部分猶太人返國,并允許保留其民族信仰。“
從波斯返回巴勒斯坦的猶太文士曾與巴比倫、波斯的各種信仰相接觸,當其編纂猶太經文,思考神學問題時。波斯宗教中一古希伯來人離開兩河流域后,曾去埃及居留,《圣經》上亦曾說以色列人在埃及共有430年,后由摩西帶領出埃及。公元前332年,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率軍攻陷耶路撒冷,曾把猶太人充軍或放逐到埃及亞歷山大城。
公元前301年,埃及總督托勒密亦曾將上萬猶太人運往埃及亞歷山大城。上述接觸,使猶太教在形成過程中,長期受到古埃及宗教神話影響,進而一道遺傳給基督教。埃及宗教神話中對基督教影響較大的主要有創世說、奧西里斯死而復活的觀念、對死后審判的描述、對陰間地界的描繪,以及救世王來臨的傳說。
基督教在其產生和形成過程中,深受當時流行的古希臘哲學影響,在基督教思想體系得以創建和確立時期,吸納了大量畢達哥拉斯、蘇格拉底、柏拉圖和斯多葛派哲學的元素。《舊約》中的伊甸園、創世信條乃直接取材自巴比倫文化;“伊甸”本是巴比倫人對幼發拉底河下游沖積平原的名稱,后在古希伯來語中引申為“一個可樂之地”的含義,從而發展出基督教的“地下樂園”之說,創世和洪水傳說則可從兩河流域的古代碑碣、泥磚上查考出。
1874年,英國亞述學家史密斯二去尼尼微,搜獲大批記載《太陽史詩》的碑碣,其中,“吉加美士史詩”泥版透露出重大秘密,它記載了創世傳說,以及第11日“洪水”及描述洪水得救的故事。
猶太人在接觸了巴比倫的創世故事,便據此產生了現在舊約《創世記》的創世神話,故此可以發現很多巴比倫神話的痕跡。例如,巴比倫的始祖名為阿當米,猶太人便以亞當為其始祖之名。目前,世界使用的“七日一星期”制度,也是來自古代兩河流域的星神祟拜。
當時,人根據月亮的盈虧制定太陽歷,每月分為四周,每周分為七天,太陽神主管星期日,月神主管星期一等等,這些星期制度被猶太人吸收后,便成了七日創世神話了。而圣嚴法師更分析古巴比倫的宗教儀式時指出,古巴比倫人把每月的七日、十四日、二十一日及二十八日定為大兇日,停止工作,這種習俗,為以色列民所繼承并發展為安息日。
附帶指出,現今的基督徒視星期天為安息日是一個莫大的誤解,因為,星期天本是羅馬人休息紀念太陽神的日子,顧名思義就是太陽的日子,而且,它是一周的開始,而不是一周的終結。
高敏所長與劉傻子教授接觸的時間長了,開始對神話十分喜歡,他說:“古巴比倫宗教中創世神話,見于《巴比倫史詩》。其編寫時間約為公元前1751至1171年間,史詩說到創世前只有一片混沌的水,這些創世神話,后來被基督教吸收。”
劉傻子教授說,《創世記》中上帝造天地時“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把光暗分開”“將水分為上下”等,皆受古巴比倫神話影響。除了古巴比倫的創世神話,古埃及的創世說,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希伯來人的創世觀念。古埃及曾流行三種創世說,影響最大、流傳最廣的為赫利波利斯之地的創世說。其認為,世界原是一片浩翰無際的瀛海,宇宙的結構被描繪成空氣神雙手高舉蒼天女神,下面躺著地神。
夏青教授說,根據1874年英國亞述學家史密斯兩河流域發掘出的碑碣、泥磚,《吉加美士史詩》記載著眾神會議決定以洪水滅世、得救義人從船上放出鴿子等巴比倫神話傳說,亦是后來希伯來人《舊約》中的洪水、挪亞方舟神話之藍本。
波斯帝國所在的古代中亞細亞,其早期宗教是在原始的自然崇拜和多神信仰的基礎上形成的,當時,在伊朗游牧部落的宗教崇拜中,戰神具特別意義,光明的神阿胡拉馬達最初乃是一個部落神,約在奴隸制國家形成初期才升華為全波斯的主神,基督教《舊約》的耶和華形象充滿著征戰形象,不得不說是受波斯宗教的影響。
劉傻子說,波斯人早期崇拜的太陽神密特拉,在瑣羅亞斯德教興起后已不再被波斯人提及,但其崇拜活動繼續流傳。后來,發展成羅馬帝國的密特拉教,對早期基督教的形成有一定影響。這一太陽神誕生之日,也曾為基督教圣誕節日期的確定提供過根據。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