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他們在飛艇里,聽見一聲巨響,看見雞蛋破碎,一個人拿著一把板斧,從破碎的蛋殼中走去來,形態像一座山一樣高大。小燕子說:“傻子教授,這個從雞蛋里出來,站起來了,像高樓一樣高大。”
劉傻子繼續講述——
天和地分開以后,怕他們還要合攏,索性頭頂著天,腳踏著地,站在天地當中,隨著他們的變化而變化。天每日上升一丈,地每日加厚一丈,他的身體每日也長高一丈,這樣又過了一萬八千年,天越上升,地越加厚,他也越高大,成為世界上唯一的“頂天立地”的大英雄,不讓天和地有重歸于混沌的機會。
他孤獨地站在那里,堅持做著撐天拄地的辛苦工作,可是四周卻如故,伸手不見五指,大地寂寞而寒冷。十分憂傷,他想:這世界太可怕了,沒有光、沒有熱、沒有山、沒有水,什么都沒有。后代無法生存下去,我必須犧牲自己。他毅然決然地大喊一聲,倒下來死去了。他的死引起了一連串生命的誕生。
他臨死的時候,周身突然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的左眼變成了太陽,右眼變成了月亮,他口里呼出的氣變成了風和云,他的聲音變成轟隆的雷聲,他的身體和手腳變成了大地的四面和東西南北中的五方名山,他的血液變成了江河海洋,他的筋絡變成嶺山道路,他的肌肉變成了田野土地,他的皮膚和汗毛變成了花草樹木,他的頭發變成了天卜星辰,他的骨骼變成巖石礦藏,他的汗珠變成了甘霖露水,他歡喜時的笑容變成朗朗晴天,他煩惱時的愁容變成沉沉陰天,這垂死化身的為人類創造了一個美好的世界。
劉傻子他們乘坐的穿越號機器人變化的飛艇,在空中飛著,可以看見,用斧砍開的下半個大蛋殼赫然在目,劈飛的巨石飛落在南門谷巍然屹立,宇宙渾濁初開的跡象歷歷可尋。難怪乎,伏羲在此結繩記事、觀天畫太極;女媧在此煉石補天、摶土造人;屈原將此地作為《楚辭.天問》的理想原形;東漢許慎謂:“墟:‘大丘也。昆侖丘謂之昆侖墟。古者九夫為井,四井為邑,四邑為丘,丘謂之墟。《說文解字·丘》謂:“丘,土之高也。非人所為也。
一日四方高,中央下為丘。”可謂:陽城的析城山具備遠古時代昆侖墟的地貌特征,此是南安陽當地占人口口相傳的神話故事,或許是開天地片段的有形影子。有可能是我們的人類祖先在遠古時期利用自然,改善人類生活的勞動英雄的化身,歷代的人們為紀念他,而將他尊稱為神,人們用祭祀的方式祭拜他,以表達后人對他的崇高敬意。
劉傻子問:“什么是伏羲造六峜?”
小燕子回答,《管子·輕重戊》:“伏羲作造六峜以迎陰陽”六峜授時又稱“晨考日出”,指不同節氣太陽升起地平面一瞬間時的方位。人們站在某地,只要稍加留意便能發覺一年四季、逐月逐日太陽升起于不同方位。夏至升于東北,冬至升于東南,春分、秋分升于正東,各個節令從不失信,遠古時昆侖先民同樣也發覺這一天象規律。于是那時的世主伏羲便組織民眾在昆侖圣王坪中央及其東緣(包括西緣)堆筑了六座(或十一座)石臺以分別對應不同時節太陽升起的位置,由此便可準確及時地授時推歷,告民農時。史稱此六臺謂“六峜”。
劉傻子帶著小波、小明、小聰、小燕子與夢弟,坐在穿越號機器人手機變化的飛艇在穿越。感受到地球上的天崩地裂,感受到九千年前發生了一次大地震,感受到電閃雷鳴,感受到洪水滔天。
傻子教授講述故事——
洪水過后,形成了一個大沼澤。因雷聲在此炸響,故叫“雷澤”。有一個勤勞聰明的姑娘,有一天在雷澤邊,偶然發現了一個巨大的腳印,覺得很是奇怪,就用自己的腳去踩了踩這個巨大的腳印,忽然她的腹中有了感應,后來就懷了孕,生下一個兒子,人首蛇身。她覺得神秘異樣,就給孩子取名宓羲,因孩子能伏地快速行走,又叫伏羲。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