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的話,要我說,還是表姑娘上次送來的山參好用。煮了湯,入了藥,吃上幾貼,就不咳了。”這些年,秀珠收了崔嬌月的許多禮,時常會與四夫人說些好話。耳旁風吹上一次、兩次或許沒用,但次數多了,便是假的也能說成真的。
就連崔嬌月與宋六郎的親事,也多虧了秀珠的幾句勸,四夫人才欣然同意了。
“你們兩個,一唱一和,倒是會相互吹捧。”四夫人回望了兩人一眼,打趣了一句。而后,頗有些幸災樂禍道,“這幾日,咱們的探花郎回了府,那大房可有鬧騰起來?”
四夫人向來與大夫人不合,這在府中并不是什么秘密。
說起來,崔嬌月能穩穩當當進了宋府,還得靠著大夫人的推波助瀾。
四房老爺謝玉書因是幼子,被老夫人慣得性子跳脫,不喜詩書,只愛在家中鼓搗些木頭玩意兒,連秀才都未曾考上。也因此,出生商賈的崔氏才得以嫁進宋家,順道幫著四爺看顧著宋家的商鋪營生。
崔氏剛進門時,被王氏好一陣為難,人前人后地暗諷她一身的銅臭之氣。等到幾年后,大房落魄了,四夫人自然要嘲諷回去。可沒過多久,崔家又因事被官府重罰,王氏得了把柄,兩人又暗自較勁起來。如此一來二去,兩人就結下了怨。
當年,若非大夫人日日將王家姑娘往老夫人身邊送,四夫人也不會想到將她接到府中,與王家打個擂臺爭寵了。那一群八九歲的女郎之中,當屬崔嬌月長得最為乖巧可愛,明眸皓齒一笑,瞧著都喜氣。只是如今張開了,姿色過猶,這才鮮少去老夫人那兒拜見。
若說四夫人多愛重這位表親的侄女呢?秀珠覺得,應當是有三分真情在,其余則未可知了。
秀珠瞧了眼門外,才小聲竊竊道:“大夫人起了心思,這些日子硬要將王姑娘與二郎湊成一對!也虧得她能想到這出,這二郎辭了官,今后還不知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