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種文化自信,在鴉片戰爭后開始改變,直到清末民初,就徹底變成了對外國文化的跪舔,甚至一度有人提議,用英文取代漢字。
齊鳴覺得,這幅送子觀音圖,大概率就是有人畫之后,借了唐伯虎的名,壓根不是唐伯虎真跡。
他決定,要是有機會,一定要去國外博物館,親眼看看這幅送子觀音的真跡。倒是他只要望氣術一看,也就知道自己猜的是不是對的了。
在他瞎想的時候,溫翰容走過去收起了畫。
“行了,這次帶過來就是給大家看個稀奇,就咱們幾個,想討論出到底誰仿誰,還是太難了,這種事情還是等以后有了機會,交給那些專家吧。”
崔修和趙健,甚至是吳老都面露不屑“專家?”
齊鳴有點尷尬,貌似自己老師就是古玩方面專家啊。你們一個個表情這么鄙視加不屑,這不是地圖炮嘛。
不過他也理解眾人的反應,實在是專家這詞,目前在國內可不是什么好詞,名聲已經是臭了。
“那到我了吧。”
崔修見溫翰容已經收好畫,便走了過去,他手上也沒拿東西,而是從口袋里掏出個白色塑封袋包著的東西,放到了桌上。
放好了,崔修又道“我呢,也給你們帶了個稀奇東西,估計看到過的人不多。也是趕巧前幾天剛收的,過會兒誰要是有興趣,也可以把它收了,正好最近我手頭緊。”
細看之下,崔修拿出的其實就是個不到十公分的鐵片。
正面鑄文“臨安府行用”,背面是“準二佰文省”幾個字。
齊鳴拿起看時,從表面鐵銹上看,應該是鉛銅合金。古時候銅礦資源寶貴,一般銅錢都是合金,很少是純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