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福想了想:“一味燒殺也非上策。燕王殿下曾教導我們,對敵要一手持劍,一手懷柔,如此方能事半功倍。封鎖鴨綠江的任務不難,但我們自已要想辦法擴大戰果。”
“一手持劍,一手懷柔?那我們便先選一批沿江村落,用雷霆手段將其摧毀。然后再看哪些高句麗人愿意為我們效力,讓他們去各處游說。”
“順從的,我們便派人上岸將其收編;頑抗的,就讓他們從這世上消失。”
陳老四覺得這趟差事,似乎比想象中更有意思。
“嗯,收編的人手,可以用來攻打附近的城池,或有奇效。”朱二福補充道,“利用這些高句麗本地人,去攻打小城,必能省時省力,甚至可能兵不血刃。”
“當然,我們的目標只在遼東方向的城池,東邊的既然已劃給高藏王,就沒必要再浪費大唐的力氣了。”
與倭國相比,高句麗的造船工藝或許稍勝一籌,但終究有限。
其最精良的戰船早已編入水師,而今,那支水師已在唐軍的攻勢下盡數沉入海底。
鴨綠江水面上,除了零星的漁舟,再無任何值得一提的大型船只。
周大福的船隊在此地暢行無阻,他將艦隊化整為零,分作數支分隊,以犁庭掃穴之勢,在三天之內便將江岸兩側的碼頭與船只清剿一空。
所有船只,不論歸屬,一律焚毀。
至于沿岸的居民,順從者尚可保全性命,若有反抗,則格殺勿論。
為了更好地控制局面,周大福甚至別出心裁,提拔了一名高句麗人擔任護衛統領,專門節制一支由高句麗降人組成的隊伍。
在周大福眼中,這支兩千余人的高句麗護衛隊不過是烏合之眾,戰力堪憂。
然而,在兵力極度匱乏的鴨綠江沿岸,它卻是一股不容小覷的勢力。
這支隊伍的規模還在以驚人的速度膨脹。
許多食不果腹的高句麗人聞訊而來,加入后發現不僅能吃飽飯,還能反過來欺壓往日作威作福的通胞,隊伍的性質隨之悄然改變。
人數從兩千激增至三千,再到五千,最終竟一舉突破萬人大關。
這個數字讓周大福心頭一凜,他急忙叫停了招募。
他帶來的本部人馬尚不足萬,要去駕馭一支人數更多的異族隊伍,他不得不擔心會引火燒身。
“周船長,若我真能攻下那座城,是否就能當上城主?”
高句麗護衛隊的統領齊節問道。
此人自稱有半數扶余血統,高句麗與漢人血統各占四分之一,不僅唐話說得流利,還通曉文墨,為人極為機敏。
“齊節,我實話與你講,一城之主的任命,并非我能決定。但燕王殿下曾對我明,若有高句麗人真心為大唐效力,朝廷不吝于讓他們治理城池。”
“只要你能拿下此城,我便可向燕王殿下保舉你出任縣令。”
“縣令?”
“正是。日后遼東諸城都將納入我大唐遼東道的版圖,此城也將設縣。屆時不再有城主之說,一縣事務皆由縣令掌管。”
“那么……縣令之上,又是什么官職?”齊節的野心不小,但對大唐的官制卻知之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