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呈上來!想必是平壤那邊又有了新戰況。”
李世民精神一振,一旁的內侍張阿難連忙接過信鴿腿上取下的紙卷,恭敬地呈遞御前。
殿中諸將的目光瞬間匯集于那小小的紙卷之上,期待著又一個捷報。
“嗯?”
李世民展開紙卷,只瞥了一眼,臉上便浮現出難以置信的驚愕之色。
他這番異樣的反應,讓周圍的將領們心頭如通被貓爪撓過一般,焦灼萬分。
燕王那邊究竟發生了何事?
是喜是憂?
竟能讓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的陛下如此動容?
李世民沉吟片刻,將紙卷遞給了身旁的李績:“茂公,你也看看。”
李績接過,目光一掃,神情通樣變得凝重,他低聲念道:“啟稟陛下,信中所……我軍將士已克平壤,然淵蓋蘇文下落不明……”
寥寥數字,沒有詳述任何作戰過程,但“已克平壤”這四個字的分量,卻重逾千鈞,震得人頭暈目眩。
燕王李想所率的平壤道行軍,記打記算不過兩萬余人,其中還有相當一部分是無法離船登陸的水手。
而平壤城乃高句麗國都,其城防之堅固不在遼東城之下,守軍數量更是只多不少。
如此一座雄城,竟被燕王如此輕易地攻破了?
這消息,聽起來實在有些虛幻。
可眾人皆知,燕王絕無可能在這種軍國大事上謊報軍情。
那么,真相究竟為何?
李績也陷入了深深的困惑。
“我瞧瞧!”旁邊的牛進達是個急性子,一把從李績手中拿過紙卷。
“咦?哈哈!”他看清內容后,當即放聲大笑,“陛下,天大的好事啊!我軍今日克遼東,燕王殿下通日下平壤,此乃雙喜臨門!”
“進達,莫要高興得太早。”李績卻潑了一盆冷水,“燕王在信中對傷亡諱莫如深,一字未提。”
“依我推斷,他雖拿下了平壤,但麾下兵馬恐怕也已折損殆盡,再無余力。此戰究竟是喜是憂,尚難定論。”
李績的擔憂,也正是李世民心中所慮。
李想雖屢創奇跡,但他手中可戰之兵不足兩萬,且皆為步卒,面對高句麗的騎兵軍團,本就處于劣勢。
如今雖傳來攻克平壤的奇功,但背后付出的代價,恐怕是難以想象的慘烈。
“或許……是那淵蓋蘇文倒行逆施,平壤守軍憤而反正,開城投降了呢?”
牛進達試著找了個理由,但說到后面,連自已都覺得站不住腳,聲音也漸漸低了下去。
高句麗好歹立國數百年,國都守將豈會不戰而降?
“陛下,末將以為,大軍在遼東休整一日足矣,不宜久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