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若是看走了眼,或許連一成的利都難以保證。
放在往年,一成的年利足以讓人稱羨,可如今,世事最怕的便是一個“比”字。
放眼整個長安城,哪家勛貴不是在這幾年里富得流油?
相較之下,長孫家這點進賬,就顯得有些不夠看了。
“父親,從今年頭八個月的賬目來看,煉鐵坊的進項已經占不到家族總進項的一半了,反倒是其他幾項產業的增勢迅猛。待到咱們家的紅茶生意走上正軌,恐怕煉鐵坊的占比,還要跌落到三成以下。”
趙國公府內,長孫沖與長孫無忌父子二人正對著幾冊賬簿,商議著家族的機密要務。
國庫錢糧幾何,并非秘聞。
可一個世家的家底究竟多厚,卻是諱莫如深之事。
時下,沒有哪個家族愿意將自家的財力公之于眾,長孫家亦是如此。
這等核心的賬目,除了掌總的管事,便只有長孫無忌父子有資格過目。
“咱們的煉鐵之法,比之燕王府,終究是落后了一籌。”
長孫無忌輕嘆一聲,“說句實話,若非及時將重心轉到打造鐵器成品上,為父看那煉鐵坊恐怕連維持盈利都難。”
盡管長孫家今年的總收益仍在增長,可這立家之本的產業不振,終究是壓在他心頭的一塊陰云。
“父親,上月孩兒去過煉鐵坊,其實咱們的匠人也在精進,并非原地踏步。尤其是近來新建的煉鋼高爐,一旦能順利出鋼,眼下的被動局面定能扭轉。”
燕王府的精鋼為何能那般價廉物美?
作為其最大的對手,長孫家自然是費盡心力派人打探。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幾經周折,總算讓他們窺得了一絲門徑。
沿著這條線索,長孫家的工匠們反復試煉,終究摸索出一條用鐵礦石直接煉鋼的路子。
雖說此法煉出的鋼品質稍次,但終歸是邁入了鋼的門檻。
只需稍加鍛打提純,便可成為真正的精鋼,這讓長孫家煉鋼的耗費大為降低。
“我們在進取,你又怎知那燕王府的李想會固步自封?單靠煉鐵吃一輩子的好日子,一去不復返了。不過沖兒,你能想到轉投紅茶,買下茶山,延請茶師,為父甚是欣慰。我們家的產業,是時侯多元并進了。”
或許連長孫無忌自已都未曾察覺,他受李想的影響已是與日俱增。
就如“產業多元”這等新詞,換讓從前,他哪里聽過?
這些都是從《大唐日報》的文章里流傳開來,潛移默化間,便成了人人都能接受的說法。
這般情形,俯拾皆是。
若真要清點大唐每年冒出的新詞,怕是半數都與燕王府脫不開干系。
“父親所極是,多元化乃是必然之選。只是咱們家看似家大業大,可手頭能動用的活錢卻不算充裕。孩兒以為,家中那些收益不佳的產業田莊,該出手時便要出手。舊的冗余不去,新的財源何來?”
長孫沖意有所指地說道。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