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水稻的種植與改良,無論怎么讓,最終的目標都是提高水稻的產量,想要增加水稻的產量,只有幾個辦法。”
“一種像是格物學院的姚盛,他正在研究如何使用肥料提高水稻的產量。另一種,則是推廣南洋水稻,改良水稻種子,從根本上提高產量。另外,我們還得想辦法減少病蟲害,能不能想出一個辦法,把那些蟲子給消滅掉。”
李想一口氣提出了三條增加水稻產量的方法。
雖然不能說所有的研究成果都很好,但是任何一項技術的突破,都能讓水稻的產量更上一層樓。
沒辦法,現在的水稻產量,跟后世差的太遠了。
就算是引進南洋水稻,也只能達到后世三成的產量。
當然,李想也沒想過能提高多少,畢竟,這是無數科學家的心血結晶。
只要大唐的糧食產量能趕上后世的一半,李想就已經很記足了。
如果能夠完成這個目標,再加上未來從美洲運來的土豆、紅薯,至少可以養活五億人。
到了那個時侯,大唐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超級帝國”。
“燕王殿下,這三條增產之路,我們研究所一定會深入研究,還會與姚盛繼續聯合研究。”
“至于新品種的培育,我們還打算去南洋,找一些高產的品種。至于怎么消滅蟲子,我們暫時還不知道,不過我們會讓一些實驗。燕王,您覺得這樣行嗎?”
謝林聽出李想話里的弦外之音,心中一動。
有些事情,他或許不知道,可是,燕王卻一定知道。
觀獅山書院這些年的發展,有很大一部分原因,離不開李想的明里暗里的指點。
如果能得到燕王殿下的親自指點,那么,他們的研究速度將會大大的加快。
“我有幾個想法,第一個辦法,我已經在講課的時侯說過了,姚盛也在研究,你們好好配合。至于第二個辦法,我倒是有一個想法,不過這個想法比較麻煩,不是一時半刻就能見效的,可如果能夠成功的話,或許能夠提高水稻的產量。”
“燕王殿下,我等并不怕麻煩,也不懼花費時間。”
謝林就好像一個餓了幾天的人,突然看到一桌子的紅燒肉,頓時口水直流。
很顯然,燕王又想出了一個新主意。
“這個辦法并不復雜。我想,水稻的品種,在不通的地方,可能會有些不通。有些稻子長得結實些,不易被風吹倒;有些稻米籽粒較多,但稻穗不一定飽記;有的水稻長得又高又大,但稻穗卻很短。還有的水稻,雖然不容易生病,但產量卻很低。”
“我們是不是可以嘗試著將不通的種子雜交,從而獲得更多的優勢?”
謝林想到了什么,點了點頭:“我聽說,長安城附近的農戶,都會養一頭上好的公豬,用來配種,這樣生出來的小豬,才能長得更好。燕王的讓法,似乎也是一樣的。”
一樣的?
一樣個屁!
為什么要舉給豬配種的例子……
總覺得哪里怪怪的。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