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田,這一次你立了大功,燕王已經說了,允許你以唐人的身份加入大唐。”
“如果你那邊想要留在朔州的倭人,能夠拋棄你們倭國的惡習,說唐語,穿唐衣,行唐禮,那么我可以在朔州南部為他們找一片土地,作為他們的住處。”
“不過,你可要告訴他們,每個安置點,最多只能容納一百個人。一旦接下了縣府發下來的百畝良田,就必須安安分分的種地,不得有任何違法之事,否則,出了事,我可不會幫你求情。”
褚遂良心中暗喜,嘴上卻不這么說。
跟草原上的牧民不一樣,把倭國人送到朔州,風險不大。
這些人都是外來者,在大唐也沒有什么特殊的地位,只想著安安本分的讓一個農夫,讓一個大唐人。
和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不通,中原王朝在接納了他們之后,就將他們安置在了邊陲。
王朝強盛時,這還不算什么。
國勢一衰,這些人肯定又要恢復本性,成為邊疆的不安定因素。
“褚主薄不用擔心。我的這支隊伍,都是從石見銀山中挑選出來的,對大唐忠心耿耿,幾乎人人都能說漢話。到時侯,我會讓他們和其他的唐人一樣,就算是和倭國人說話,也不能說倭語,免得給褚主薄添麻煩。”
張小田怕褚遂良改變主意,連忙拍著胸脯保證。
“好,晚上縣衙的胥吏會來給你登記,過幾日,你就可以把永業田分給他們,你就在長安城里安安心心的過日子吧。”
褚遂良擺了擺手,開始趕人。
他那么忙,哪有時間和張小田廢話。
觀獅山書院農學院如今已有千余名教諭和學生,是僅次于格物學院的第二大學院。
今年早稻大豐收,晚稻順利播完,謝林從鄂州返回長安。
原本,父親謝韻還想著,等謝林回來了,就可以安排他去司農監當文書了。
不過,經過這一年半的歷練,謝林已經完全愛上了種田的生活,他覺得,去觀獅山書院讓一名教書先生,研究一下水稻的種植改良,比呆在司農監要有趣得多。
許敬宗對他也不薄,專門在農學院下面建立了一所水稻研究所,并任命他為所長,方便他研究。
這一天,正好是水稻研究中心開放日。
為了支持水稻研究所,李想親自到場,并且讓許敬宗為水稻研究所在襄州,鄂州,蘇州,廣州建立基地,用于水稻育種的研究。
“謝林,這件事,我有個想法,你看看。”
說完話之后,李想又在新成立的水稻研究所里轉了一圈,順便給謝林來點“拔苗助長”。
“王爺盡管吩咐!”
謝林看向李想,雙眼放光。
雖然他對于水稻的種植與改良非常感興趣,并且有著自已的一些研究想法。
不過,整個觀獅山書院都知道,李想的想法,是最有創意的,也是最有可行性的。
如果今天能得到指點,說不定以后還能拿到大唐皇家科學技術獎的農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