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進步,對于大唐來說,無疑是一件好事,我們應該理直氣壯的發展科技,鼓勵大唐的學者和工匠們鉆研科技,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
孔穎達本以為,李想會改變主意,但萬萬沒想到,李想的話,卻讓她大吃一驚。
李想越是夸贊科學,就越是襯托出儒家的無能。
這是赤裸裸的打臉啊。
所以,李想還沒開口,他就站了出來。
“燕王,照你這么說,去你的觀獅山書院讀書,就不聽圣人之?到那時侯,天下的人不講仁義廉恥,不講忠孝仁義,只顧自已的私利,那大唐還怎么存在?”
孔穎達的話,非常的犀利。
換讓任何一個人,恐怕都不會說出“大唐還怎么存在”這樣的話。
但不管怎么說,他都是孔子的后人,再怎么作死,也不會死,這可比什么免死金牌靠譜多了。
這也是為什么他可以說出自已想說的話的原因。
“孔祭酒,我大唐九成以上的黎民百姓,連孔夫子的遺作都無緣得見,照你這么說,豈不是全是不忠不義,不仁不孝之徒?”
李想話鋒一轉,將孔穎達剛才說的話,原封不動的還給了他。
效果自然不用多說。
沒看到孔穎達漲紅了臉,半天說不出話來。
這句話,卻是暗藏殺機。
你說對也不對。
其實最好的辦法,就是大家各說各的,把水攪渾。
但是,孔穎達顯然還達不到這種程度。
“科技的進步,降低了紙張的成本,提高了印刷的效率,增加了普通百姓和工匠們的收入,增加了更多的人受教育,學儒,學道,從這一點來看,科學的發展推動了儒學的普及。孔祭酒,你為何要將儒學與科學對立起來?”
“在先秦時代,百家并起,所以才會有這么多的典籍。儒家獨尊之后,數百年來,典籍并不多。依我看,科學的好壞,就是看它能不能提升大唐各個領域的科技水平,能不能提升大唐的國力,能不能改善大唐的民生。”
說到這里,李想又重復了一遍,這是他從李世民那里學習到的。
孔穎達一肚子的話都說不出來了,面對三個有利于,他是真的無話可說了。
當然,李想并不想和孔穎達計較,而是轉移了話題,說起了大唐皇家科學技術獎的頒獎典禮。
“好了,閑話就不多說了,現在我要宣布的是,這次的頒獎典禮,到底是哪一位獲獎者,將會在歷史上留下自已的名字!”
……
“數學是所有科學的基礎,無論是格物學、醫學、農學,都需要數學。好的數學工具,好的思想,都能給你帶來很大的幫助,尤其是在格物學研究上,數學的幫助很大……”
作為一門基礎學科,數學的重要性不而喻。
在李想看來,大學里學的那些微積分和線性代數,對工作了后的他來說沒有任何用處。
但不得不說,數學對物理的推動,還是很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