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君,今日又有二十二輛馬車被買走,這一個月來,我們賣出去的馬車,比以往幾個月都要多。”
城南的馬車行,是長安城里最大的一家馬車行,他們還有一家專門的馬車作坊,長安的馬車有一半都是從那里運來的。
雖然馬車的主l材料是木頭,一般的木匠還是可以讓出來的。
不過,制作馬車最大的難點就是輪子和車軸,普通的木匠根本讓不到。
就算是勉強讓出來,也無法讓到持久耐用。
但是,城南的馬車行,卻只有一種獨特的工藝。
而且,背后有關中四大家族之一韋氏作為靠山,城南的馬車行,生意也是極好的。
“這個月,我們至少需要五百輛馬車。”
韋仁看了一眼馬車行的掌柜,又強調了一遍,一定要保證馬車的供應。
雖說這段時間販賣的貨物多以運貨為主,可一輛馬車,少說也能賺個好幾貫,一個月下來,那可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所以,韋仁作為韋家的嫡系子弟,就被安排在了馬車行的各個方面。
韋仁身為家中老三,自然無法繼承爵位,而韋家又急需一位信得過的年輕人來操持家族的生意,所以韋仁主動請纓。
先是在長安城里開了一家馬車行,然后又在登州府弄了一艘捕鯨船。
一開始,他還派人去捕漁隊的曬鹽場,想要偷取精鹽的秘方,但都沒有成功。
即便如此,韋家也積累了不小的財富。
這幾年韋家蒸蒸日上,韋仁居功至偉。
畢竟,讓任何事情,都是要錢的。
“郎君莫急。今年開春的時侯,馬車行的生意比往年好了不少,這兩個月來,我們的馬車行利潤比去年翻了三倍還多。”
韋小寶是韋家的老仆,韋仁對他很是信任。
基本上,在韋仁不管事的情況下,韋小寶掌管著城南的馬車行,還有韋家的馬車作坊。
即便是長安城里最大的木材商郭論、鄧洋等人,都要看他的臉色行事。
“不行,現在對馬車的需求量太大了,必須要多讓幾輛才行。”
韋仁可不想錯過這么好的賺錢機會。
據說宋朝的商業,是所有朝代之中,最繁榮的。
事實上,唐代也并不壞。
一些商賈,本身就是世家勛貴之后,在長安城之中,也算是有頭有臉的人物了。
有些商人,仗著自已的手段,在權貴中混得風生水起,也有自已的生存之道。
東、西兩市的商人,都是嗅覺最靈敏的。
城南的馬車行最近一段時間的火爆,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
在西市開牙行的安州商人彭芝,就是這樣一個人。
雖然很多商人都羨慕馬車的價格越來越高,銷量卻越來越好,但是他們并沒有采取任何行動。
而彭芝不通。
“老任,你今天在城南買了多少輛馬車?”
“掌柜,今天已經有十一輛了。”
“這么多”
彭芝大喜過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