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代的倭國,連大唐常見的大型商船都造不出來,更不要說飛剪船這種高級的船了。
之前大家都沒去過倭國,雖然有前世的經驗,但是紙上談兵和實戰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但李想堅信,周大福這次出海歸來,必定能讓他的航海技術更上一層樓。
“在海上航行,晚上看星星,白天看太陽,王爺,你這羅盤真好用,比司南好用多了。”
周大福捧著羅盤,愛不釋手,這段時間,他睡覺的時侯,都會帶著羅盤。
《論衡》中有“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根為向導”,可見華夏先祖很久以前就開始用磁鐵制造指南針了,只是精度遠不如李想讓的羅盤。
“既然開辟了這條航線,那就好好利用吧,高句麗的人參,倭國的黃金,都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這幾天,李想一直在想,該怎么讓。
以登州為例,高句麗,百濟,新羅,倭國是距離最近的四個國家,如果要開辟海運貿易,第一個要面向的就是這四個國家。
李想覺得,自已應該重點關注一下高句麗和倭國。
“王爺不必擔心,臣每日都會記下航海日志,再加上您給我的那張海圖,最終確定一條航線。”
……
“今日,貞觀七年,七月初三。今天是我們出發的第三天,我和王爺坐在一艘新的飛剪船上,速度比其他船只快了不少,為了保持航速,我們只升了兩面風帆。”
楊老七正襟危坐在甲板上,認真的讓著今天的航海日志。
出發前的一天。李想和周大福開始給船員們講解,李想還給他們發了一張紙,讓他們記錄下自已在旅途中遇到的問題。
李想想讓所有人都記下這本航海日志。
想要開啟大唐的航海時代,必須要有足夠的積累。
南方的廣州,泉州,明州,杭州,都是大唐對外貿易的主要城市,對于南海的局勢多少還有些了解,但對于廣袤的東海,卻是知之甚少。
既然要去倭國,那就好好利用一下這次湯海之行吧。
“王爺,阿西剛剛說,再有半天的路程就能抵達漢城,我們在那里補充一些淡水和蔬菜,然后沿著海岸線向南走,再向東北方向走,大概需要十天左右的時間。”
周大福擔心李想在船上呆的時間長了不習慣,畢竟船上的人都是盡量不要生火的,更別說洗澡了。
“漢城”
聽到這個名字,李想的眉頭頓時皺了起來。
大唐是建立在隋朝的尸l上的,至于隋朝為什么會滅亡?
最直接的原因,還是因為楊廣三次征高句麗,元氣大傷,百姓怨聲載道。
再加上他對世家的大力打擊,遭到了強烈的反彈,才有了后來的狼煙四起,導致隋朝二世而亡。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高句麗和中原之間的恩怨由來已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