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好的香稻米飯黃燦燦的,粒粒分明。
倒進專門的大石臼里,三個壯漢拿著木錘子,輪番對錘,一邊錘一邊翻一邊“嘿喲嘿喲”的喊號子,十分有節奏。
這活兒是極需要經驗和力氣的。
三個壯漢打了一會,便又換了另一組人上場,輪換著錘,前后打了約有二刻鐘左右。
石臼里的香米飯便被徹底打成了細膩的米面團子。
這時便有年長的嬸子們,端著干凈且刷了一層油的竹簸箕過來。
將打好的米面團裝進一個大漏斗一樣的裝置中,用一個梯形木錐子往下壓。
米團從漏斗下方的圓管里被擠壓出來,就成了規則光滑的圓柱型。
再用干凈且沾了水的剪刀,按一定的長度一段一段剪下來,擺放在專門的木板上晾起來,這年糕就算是成了。
剛打出來的年糕是最好吃的,又香又糯,q彈有嚼勁。
但因為這東西金貴,即便是圍觀的人群再饞,也做不出主動討要的事情來。
倒是老胡氏,主動讓人剪了些短棒兒給圍觀的孩子們分了些。
糍粑和年糕差不多的做法。
上好的糯米蒸熟,在石臼里舂成細膩的米面團子,之后掐成小孩拳頭大小的劑子,再按壓成形即可。
米果子的做法,要復雜的多。
糯米泡過之后,洗凈,瀝干水舂成粉沫。分五分之一出來,加水和成米面團子,按壓成餅,再放到熬煮好的紅糖漿里煮熟。
煮好的面團連同糖漿一起倒入剩下的米粉堆里,和成數個十多斤重的大米面團子,放置兩刻鐘發酵。
接著用搟面錘搟成一厘米左右厚度的大面餅子,用專門的比尺比量著切成五到七公分左右的面條。
再用剪刀剪或是用刀切成一厘米左右寬度的小條,灑在案板上晾干水汽,最后下油鍋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