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一天,蔣家的院子里都是異香撲鼻。做好的年糕糍粑和米果子擺滿了蔣家的三間廂房。
晚飯后,蔣老頭和老胡氏喊了三個兒子兒媳坐在一起,開了個家庭會議,商量著送年禮的事情。
大家你我一語,在喝光了兩壺茶水之后,總算拿出個合理的章程來。
第一個是族人的年禮。
蔣氏族人47戶。加上里正,趙六指、齊豆腐和楊婆婆家一共是51戶。
這些人家,每家送五根年糕五個糍粑,這加起來就是一合。另外,每家再給一斤米果子,二斤肉。
這些年,蔣家沒少受親朋和族人的幫襯,如今自家也算是起來了,自然也不能忘了大家伙,否則就是忘本。就比如趙家。
趙六指同蔣文淵是發小,比蔣文淵大兩歲。
小時候村里一幫熊孩子同外村的約架,他那會是孩子頭,幫蔣文淵扛了不少揍。后來也多有幫襯。
他家田地少,農忙時看到蔣家忙不過來,也會時常過來幫把手。
每每有好事,也不忘給蔣文淵留一份。因此,蔣文淵很是記他的情。
如今自己日子過好了,自然也不會忘了幫他扛過揍的兄弟。
比如齊豆腐家。
齊家雖是外來戶,但因為有一手做豆腐的好手藝,日子過的并不差。
十多年前,蔣老頭得了重病,需要一味極其昂貴的藥材救命。
老胡氏帶著三個兒子借遍了族人,仍然沒有湊夠藥費。
齊豆腐聽說后,主動上門借了一筆銀子給蔣家,這才湊夠了藥費。
因著這份恩情。蔣家對齊豆腐家也格外禮遇。
至于楊婆婆家,純粹是順手的事。孤兒寡母的,實在不易,能拉一把是一把吧。
第二個,是三位親家,和蔣文喜的師傅家。
這四家,每家兩合年糕兩盒糍粑并五斤米果子,五斤紅糖,并一整匹細棉布,一壇子十斤裝的酒,并十斤豬肉和二斤上好的茶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