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少爺看見娘親的眼淚時,頓時慌了手腳,掙扎著想起來,抹去娘親眼見的淚痕。
柴姣怕兒子剛好一些,勞累過度,免疫力無法支撐,忙按著他的小身子,哄道:
“乖乖,娘沒有哭,只是被風沙迷了眼睛。你不必擔心,你要爭氣一點,早日養好了身子,好跟娘回家。”
“是。娘,我想吃你做的桂花糖糕、醬鴨了。”小少爺終于放下擔心,笑容里也有幾分甜蜜。
可大抵是母子連心,娘親未放下擔憂,他也沒辦法徹底安心。
又警覺道:“娘,這屋里沒有風沙,您怎會被風沙迷了眼睛呢?”
“好吧。”柴姣不再將他當成一個幼子來哄騙,坦白道:
“娘早該知道,我的小小少年長大了,可以做母親的倚靠了。不該還當你小時候那樣,能哄則哄。娘承認,我是哭了。”
小少爺聽罷,又急了起來:“娘,是不是我哪里做的不好。若是我做錯了,還請娘告訴我,我會改的。”
“沒有。乖乖已經足夠優秀了,你始終是娘的驕傲,以后也是。”柴姣哄著他,心底也在感嘆,自己按照洋人的教育方法,果然沒錯。
摒棄了‘下雨天打孩子閑著也是閑著’的封建思想;以及‘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老祖宗的智慧;還有‘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傳統觀念。
她其實也沒有做什么特別的功課,不過是把孩子當成獨立人格去對待,給予尊重理解和耐心。不以大欺小,永遠與之共情。
還沒幾年,就到了能摘果子的時候了。
但他也并沒有邀功:“老爺,幺兒如今這般孝順貼心,都是老爺的功勞。常道,虎父無犬子,都是老爺的基因好,遺傳給了他,讓他現在這般懂事又堅強。想必以后長大了,也必然錯不了,一定能幫老爺分憂。”
蔣理承聽了恭維,心底是舒服的,卻也實在不好意思厚著臉皮應下,因為他心知肚明,他在孩子身上投入的心血幾乎為零。
因此,更感激五姨太,在孩子面前,給自己留著顏面。
“都說養不教父之過,好在孩子品行端正,我還能安心些。這孩子打從出生,身邊除了乳娘就是你,如今乖巧伶俐,我會記得你的功勞。”
“老爺這般說,就見外了。其實我也很忙,忙著在帥府打點諸多事宜,果園承包、姨太太們換季的衣服、人情往來、下人們的悲傷與喜樂……其實在孩子身上投入的時間,并沒有那么多。”柴姣沒有刻意反駁老爺,只是習慣性將他捧得舒舒服服,讓他在任何事上,都能待在自己的舒適區,有掌控一切的能力。
“且老爺也沒有為他請來私塾先生啟蒙,那么這般優秀,我覺得主要是天生的。因為老爺有福氣,所以分了許多恩澤在我身上。讓上天賜給我這樣一個人格貴重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