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水師對于“水梭”是缺乏認知的,哪怕是最擅長機械和蒸汽工藝的蒸汽福音,對于此類的研究也只是在剛剛起步的階段,距離真正大規模列裝還有著相當距離。靈寶道就更是如此,他們既沒有迫切需求,也沒有富裕財力,去大規模制造“水梭”。
靈寶道總共造了八艘,自己留下四艘,送給金闕四艘,象征意義更大,就像藩屬國給宗主國進貢各種奇珍異獸,看個新奇,而不是指望這些珍奇異獸能發揮什么作用。
不過齊玄素沒有這等閑情逸致考,甚至沒有多想,轉手就把四艘“水梭”送到了江南前線。
四艘“水梭”借著夜色的掩護向懷安府的港口緩緩靠近,停泊在港口中的戰船輪廓也越來越清晰。
這里幾乎集中了整個蘆州水師的戰船,只在焦湖方面留有一小部分,雖說不能與東海水師相提并論,但也不容小覷,真要正面對抗,江州水師會損失慘重。
其實交戰雙方都面臨一個窘境,東海水師和南海水師當然厲害,算是一線水師,可沒辦法開進內湖,只能在海上對峙,破釜塘的爭奪還是要看二線水師的對拼。
“水梭”調整好姿態之后,將“水龍睛”針對目標設置好對應參數,開始進入靜默狀態,斷絕一切與外界的聯系,四艘“水梭”的艇長全部盯著提前校準好的懷表。
丑時,是正式發動進攻的時間。
也是天遂人愿,今天是個陰天,烏云密布,遮擋了月亮,更有利于遮蔽行跡。
時間緩緩流逝。
四艘“水梭”進行了最后的檢查,然后準時將攜帶的“水龍睛”發射了出去。
四枚“水龍睛”藏于水下,沒有火光,就像暗鯊,悄無聲息地朝著靜臥在港口中的戰船游去,直接命中戰船水線下的船體。
直徑一尺半的“水龍睛”,其重量超過一千五百斤,彈頭位置的裝藥量超過二百斤,其威力可想而知。
“水龍睛”直接將戰船的水下部分撕開一個巨大口子,洶涌的湖水立刻倒灌進去。
此時正值凌晨時分,除了少量哨兵、巡邏兵、值班人員,大部分人都在睡夢之中,當“水梭”發動偷襲之后,戰船上的水師官兵根本來不及第一時間做出反應。
更關鍵的是這種偷襲戰法是首次出現,就算是醒著的人,也不清楚偷襲到底來自何方,不斷有光柱掃過湖面,卻什么也沒有發現。
不少人在甲板上來回跑動,想要操作火炮還擊,卻沒有想到去關閉水密門。畢竟正常戰船火炮互射,只要不是擊中彈藥庫或者鍋爐,很難一擊破開護甲,哪怕是直徑一尺的主炮,面對七寸左右的裝甲,也有極大概率會被彈開,根本無法破防。
至于更大口徑的主炮,那只能是岸炮或者海一級的水師才能配備了。畢竟主炮要與戰船大小相匹配。
退一萬步來說,就算破開了護甲,只要位于水線以上,也不會造成漏水。
誰又能想到攻擊來自水下?水下部分的船體不僅裝甲相對薄弱,而且位置相當要命——洶涌的湖水倒灌用不了半刻,便讓船體有了明顯的傾斜。
這不是最嚴重的,還有一枚“水龍睛”誤打誤撞之下命中了彈藥庫,伴隨著響徹整個港口的巨大聲響,大火沖天而起,這就不是進水那么簡單了,而是發生了連環爆炸,就連主炮塔都如紙糊一般被直接吹飛,然后砸到了另外一艘戰船的艦橋上。
四枚之后還有四枚,總共八枚。
正常來說,第二發“水龍睛”的裝填需要兩刻左右,差不多就是西洋時間半個小時,不過這次的操作人員是蘇元載親自選拔的精銳,個個修為不俗,硬是把這個時間壓縮了一半以上。
趁著第一輪攻擊的余蔭,第二輪攻擊如期而至,直到此時,敵人還沒有從混亂中反應過來。
第二輪攻擊同樣取得了極大的戰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