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最后一刻,勝負只怕難以預料。
無論是誰被揭露罪行,也無論罪證看起來有多確鑿,都要經過刑部、大理寺的審理,皇帝雖有私心,但如此安排是挑不出錯的,于是大皇子等人只能暫且認下此事。
......
下朝之時,百官眉眼官司不斷,三三兩兩約著去喝酒、聽曲、巡視民情......至于真正意圖,不可說,不可說。
就連太子也隱晦得很。
“孤近日得了一份先賢治理洪水的良策,五弟與我一道兒回東宮,商議此策是否可行!”
又是命令的口吻。
宋長安仿佛從不覺得受辱一般,應道:“皇兄心系蒼生,臣弟替百姓歡喜。”
話只點到為止,但太子心中自然想到其未盡之語——大宴有此儲君,是萬民之福。
太子不免喜上眉梢,邊朝東宮走邊說教:“不是我說五弟,你啊,雖能將差事辦好,但沒有主動為民著想的心思,與那被農夫使喚著去耕地的牛有何異?”
剛靠近的赫連珩扶額。
首先,宋長安是個皇子,敢在太子跟前暴露出自己一心為民的心思,還不得被太子視為眼中釘肉中刺?
其次,就算太子是故意譏諷宋長安連一點異心都不敢表露出來,膽怯如鼠,但把宋長安比作勞苦的牛,把自己比作泥腿子,不覺得自降身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