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睹這般情景,夏清寧只覺肩頭的擔子愈發沉重,一種強烈的責任感在心底油然而生。
紙上得來終覺淺。
有些事必須親眼去看、親身去感受,才能真正了解莊稼產量低的根源。
于是,她果斷帶著人、馬前往距離明州最近的氓縣。
地里勞作的百姓,聽到有馬蹄聲經過,嚇得頭都不敢抬,只顧埋頭忙著手中的農活。
夏清寧翻身下馬,徑直走進田間。
“老人家,我想跟您打聽點事兒。”
老人滿臉驚恐,偷偷瞥了一眼徐崢等人,又訕訕地收回目光,低著頭,聲音顫抖地說:“你想問、問什么?”
“老人家,您別害怕。”
夏清寧看著老人額頭上豆大的汗珠,心疼地扶著他走到旁邊的田埂坐下。
“馬上要秋耕了,往年這地里都種些什么呀?”
“種紅薯。”老人簡短地回答。
“紅薯?”夏清寧眉頭緊鎖,疑惑地問道,“水稻、玉米這些不種嗎?”
老人緩緩搖了搖頭。
從老人的講述中,夏清寧得知氓縣多是石頭山。
這種山上石頭遍布,土壤稀少,樹木也極為罕見,即便有,大多也只有手臂粗細。
山上沒有水流,附近的村子也深受干旱困擾。
村里百來戶人家,卻僅有兩口井。
夏清寧環顧四周,只見山腳下的農田雖平坦開闊,但突兀聳立的山峰上,黑褐色的石頭格外刺眼。
她從田埂跳到地里,借來老人的鋤頭挖了一下,發現土地異常干燥。
十幾厘米深的地下,土壤和表層一樣,干巴巴的,幾乎沒有水分。
夏清寧雖沒有種地的經驗,但也知道紅薯是耐旱作物。
若是在這里種植水稻或者玉米,別說收獲糧食了,種子能不能發芽都是個問題。
站在地里,夏清寧注意到老人勞作時僅帶了兩根紅薯,此刻正放在田埂上。
紅薯的個頭,竟和雞蛋差不多大小。
夏清寧不禁長嘆,在氓縣種莊稼,百姓別說攢下銀子了,就連吃飽肚子都是奢望。
辛辛苦苦勞作一年,一天都不敢停歇,可到頭來收獲卻寥寥無幾。
問完情況后,夏清寧示意徐叔將帶來的餅子分給老人一個。
隨后,他們又在村里轉了一圈。
眼前的景象讓他們大為震驚,這村子窮得超乎想象。
村里最好的房子,竟比不上京中最差人家的茅房。
懷著沉重的心情,夏清寧一行人又前往附近的幾個村子查看,結果發現情況如出一轍。
一路上遇到的村民,個個面容憔悴,神色萎靡,毫無生氣。
這里的實際狀況遠比調查到的更加糟糕,親眼所見的畫面,帶來的沖擊力也更為強烈。
就這樣,花費了近半個月的時間,夏清寧將五個州府都考察了一遍。
在見識過氓縣的情況后,夏清寧覺得修路一事需要提上日程了。
回到黔州主城厄縣后,她立即派人尋找石灰石,著手建設水泥廠。.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