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風呼嘯,雪花紛飛,大明京城人心惶惶。陰沉的天空渲染著大明朝廷官員現實心態,陰暗而又壓抑。
大明內閣大臣魏廣微,回京向魏忠賢報知破奴伯張平安的謀劃:不去遼東參合,除非朝廷誅殺祖家九族,以及斬殺遼東兵備道袁崇煥。對于破奴伯張平安這個無理要求,大明朝廷根本不會答應。魏忠賢倒是對張平安提議消滅揚州鹽商的建議頗有興趣,但是,如此一來大明朝廷的臉面又丟得太干凈。不過,魏忠賢還是給破奴伯張平安留了一個余地,張平安索要的東林官員,錦衣衛召獄里停止了對東林官員的嚴刑拷打改善了待遇。
就在這時,新任兵部尚書王永光正好向皇帝上奏:調山東兵馬馳援山海關;調萬全都司游擊常亮,帶重甲騎兵入駐遵化策援遼東的同時,保衛京師安全。調太原總兵王奕責率兵馬六千圍剿陜西流寇高迎祥;調陜西總兵毛武晨會同蘭州參將于萬全出兵三萬,剿滅寧夏馬騰耀叛軍。
這個奏疏被魏忠賢看到后,非常認可。一來,可試探出破奴伯張平安是否對大明有野心,要是張平安沒接到大明朝廷的命令出兵,就說明他有反意。要是破奴軍按兵不動,則說明張平安樂于現狀安心掙錢,這對大明是個絕對的好消息。二是,大明官軍勝,破奴軍入關就沒有必要;官軍失敗則可以對軍隊將領進行大換血,培養自己的親信,壯大自己的實力。
魏忠賢把自己的設想奏報天啟皇帝同意后,用內廷批紅批準了新任兵部尚書王永光的奏折。
。。。
凜冽的寒風吹襲黃土高原,漫漫黃沙把天空攪動成昏暗的淡黃色。陜西平涼府北三百余里處,由南向北走來一只三十來人騎兵小隊,他們身著大明官軍紅色戰袍、黑色披風,頂著嚴寒艱難地朝北進發。
這是一只陜西官軍斥候小隊,全部是由經驗老道的夜不收組成,盡管他們一個個騎在馬背上無精打采,可他們銳利的耳朵和鷹一樣犀利的眼睛,卻從未放過四周任何可疑之地。
“解叔!咱們出來時日不短了,是不是….。”一個十七八歲的青年夜不收從馬隊后尾打馬上前,對著領頭的麻臉壯漢話音未完,一直萎靡不振的麻臉壯漢解方毫無征兆突然抬手,揮舞右手馬鞭一舉擊飛射向青年面門的一只冷箭。
“敵襲!兄弟們散開!備戰!”
三十人的斥候隊在總旗解方的警告聲中,快速而又默契地向四周散開,小旗解童撥轉馬頭帶領七個兄弟飛馬奔向來路,跑出去沒幾步解童從馬鞍橋抽刀猛拍馬屁股三下,戰馬立刻領會了主人的意圖,一聲嘶鳴奮力狂奔。解童沖到來路半里處的小山頂左手猛帶馬韁,戰馬迅速旋轉一圈后解童看清了他們來路無敵。
“快放哨箭,叫我哥和兄弟們后撤。我們在這里斷后!”
三個夜不收摘弓從后背弓囊摸出哨箭,對準解方所在地對空怒射“吱!吱!吱!”哨箭特有警告聲不絕于耳。解方在聽到三聲哨箭響過,先是冷靜地看到對面百余雜甲騎兵向他揮刀沖來,隨即拇指與食指捏成圈含在口中,吹出一陣響亮的口哨。
約十個夜不收在聽懂解方的調度口哨后,持弓搭箭向總旗解方身后騎馬慢跑,當敵人追兵不到身后十丈時他們射出弓箭打馬發力狂奔。在小山斷后的解童看到敵兵迫近后,先是射箭掩護,然后揮刀沖進追兵大隊。
也就是騎兵對撞的瞬間,解童斷后的七個夜不收,在砍翻十余敵軍后被敵人圍住后全部砍死。小旗解童也失去了雙臂,他用盡最后的力氣狂呼:“哥!別管我,快….!”
解童的喊聲未完,就被砍飛頭顱,他的身體直到狂噴的鮮血流盡才跌落下馬。正是解童他們的阻擊,才使得解方帶著二十多斥候逃離。
解方聽到弟弟最后的喊聲,根本就沒有回頭。他直到跑出三十里徹底甩開追兵后,才口噴鮮血摔下馬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