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0章東晉的葬禮(上)
失去歷陽橫江浮橋鐵鎖的三道其中一道,而在歷陽的魏國征南大將軍石越卻意外沒有大發脾氣,反而只是一句平淡的知道了,就打發前來報告的錄事參軍權翼。
沉悶了半晌后,石越突然嘆了口氣:“來人,傳本將命令,執行第丙號計劃!”
橫江渡征南軍舟橋營指揮部內,校尉孟遠恩卻在大發脾氣:“怎么會這樣,怎么會這樣,你們不是早先信誓旦旦鐵鎖固如泰山嗎?”
而孟遠恩身邊的幾個舟橋營將領幾乎都是孟遠恩的同門師弟,在這個時候自然是不敢說什么話的,只能是等了小半天后眼見著孟遠恩看上去沒有那么生氣了,其中一個人才嘗試著道:“本來是非常堅固的,鐵鎖可以抗萬石大船撞擊,而且不懼火燒,至少在半個時辰內,他們燒不斷鐵鎖。可是誰曾想到,那晉軍水師的水鬼居然引爆的炮彈,鐵鎖支撐不住火藥爆炸,這是情有可原的,畢竟晉國沒有多少火藥,也不可能采取火藥攻擊,所以我們沒有考慮鐵鎖遭受火藥攻擊的問題。”
“沒有考慮到,這就是失職,作為參謀,任何因素都要考慮在內,否則要參謀何用?”孟遠恩冷哼一聲:“舟橋營是師尊親自組建的,作為全軍試點編制,我們每年花費的軍費超過了戰兵營,在朝廷上下遭受非議,壓力本來就大,現在倒好,這可是拿我們舟橋營架在火上烤啊!”
孟遠恩心里還有一句話沒有說出來,現在魏國在統一之戰后整編的消息越傳越廣,無風肯定不會起浪,既然風聲這么大,那肯定是冉明有意整編軍隊。對于軍銜改革,在孟遠恩看來不大,不過退役制度孟遠恩卻是知道這是冉明有意在軍隊中減少非嫡系比例,利用年齡問題,把學院派軍官安插在軍中。當然在這個時候,他的壓力也是非常大的。作為二十七歲才開始進入講武堂的大齡青年,孟遠恩現在距離上校退役的時間不遠了,他這一次卻為自己有前程而擔憂。
但是孟遠恩級別太低,根本不清楚**作戰處的詳細計劃,**作戰處對征南軍其實有三套作戰方案,其一就是簡單,順利渡過,攻打建康,逼迫東晉投降。當然這個作戰計劃實施難度太大,石越手中的渡船有限,如果沒有其水師干擾,到可以不急不慢,每一天把一萬余人規模的部隊運輸上岸,如果不考慮給養和物資問題,這個數量會是將近一萬五千兵力。最多半個月,慢則十天征南軍主力部隊就可以大部分渡江。然而晉國水師這個變數,可以說征南軍渡江幾乎不可能成功。長江雖然長,但是可以適合大規模部隊渡江的地點就那么幾個,都是晉軍防守的重點區域。打魏軍征南軍主力,晉軍肯定不夠看的,但是在水師可以斷絕征南軍后續援軍的情況下,把征南軍渡江前鋒萬余部隊趕回長江,這點還是可以辦到的。
至于丙字號方案,其戰略核心實就是吸引其水師注意力,引誘其水師不能分神兼顧臨海郡方面,為魏國海路突襲贏得寶貴的時機。
別看動則十萬數十萬兵馬的大戰役,事實上也不是數十萬人馬一下子都壓上去打仗。而是圍繞著若干戰略要點進行爭奪。在歷陽橫江渡這個戰役中,雙方最關鍵之地其實并不是石良所部的灘涂陣地,而是江心島。
歷陽橫江渡的江心島面積逞不規模的菱形,東西長而南北窄,面積約二十萬平方米(看清啊是平方米,不是公里)。就是這么一個不起眼的小島嶼,就是雙方爭奪的重點。一旦江心島失守,那么魏國再搭建浮橋的戰略設想就可以失敗了。失去江心島其實對魏國影響不大,由于剩余兩道鐵鎖阻攔,魏國征南軍集中運輸船隊,在鐵鎖東部三百余步的航道上向江心島運輸。各種作戰物資和援軍再通過江心島與江南岸那四百余步寬的浮橋,向石良輸送援軍和物資。
對于這一點,這是晉軍不愿意看到的。得到部分物資的補給,石良所部增強了弩箭,采取遠程壓制性射擊以及百虎齊奔式火箭和燃燒彈、弩炮炮彈的犀利打擊,虎賁軍的攻勢不僅受阻,而且被迫延緩。
水師大都督謝石看到這一幕,異常頭疼。攻打鐵鎖也不是沒有辦法。晉國滅掉蜀國后,吳國非常緊張,吳國將領吳彥,看見長江上游有小木頭漂下來,估計晉軍在上游造船來攻打吳國,所以在長江上鐵索橫江,以防上游的晉軍順流而下打過來。西晉龍鑲將軍、監梁益軍事王濬率領樓水師四萬沿江而下,采取火燒鐵鎖的方式,破了吳將吳彥的鐵鎖橫江。
然而,此時魏國的鐵鎖橫江和吳顏的鐵鎖橫江根本就是兩個概念。首先呢吳彥打造的鐵鎖只有一道而且太細,更浮出水面。很容易被火,當然可以被燒斷。但是魏國舟橋營打造的鐵鎖,其目的,其實和曹操當年在赤壁時一樣,只是為了聯接各個渡船,從而搭架浮橋。每道鐵鎖全部懸在水面三尺之下,想要火燒,不是沒有辦法,必須將鐵鎖提出水面。
可是晉國卻沒有魏國那種滑輪組式的省力機械,這種想法只能呵呵。所以,無奈之下,謝石只好命水師攻打江心島,從而斷絕石良所部的后續支援,一時間雙方都圍繞著江心島進行了激烈的爭奪。
魏國自然不能坐視石良所部被殲滅,自然不會放棄這個戰略要地。或許有人會說,放棄江心島對于魏國也不是致命的,可以直接從水路橫江而渡。關鍵是魏國此時運輸能力嚴重不足,轉道江心島,可以節省三分之一的運輸距離,自然可以提高三分之一的運輸效率。此時別說三分之一,哪怕只有十分之一,魏國都必須爭奪。
更何況,只要晉國占領了江心島,就可以通過江心島,把其小型走舸經過人抬著過江心島,從而攻擊其運輸船隊,這對于魏國才是最致命的。
可是對于江心島的爭奪,對晉國水師部隊非常不順利。江心島雖然只有近二十萬平方米,也放不下太多的兵力,但是相對而,對于防守一方有利多了,在江心島下游,暗流洶洶,一不小心就會發生側翻的事故。當然,更何況晉國水師雖然水戰戰斗力不錯,可是論起陸戰水平,和晉軍陸兵都有差距,更何況是魏國軍隊?經過半個月的反復爭奪,晉國在江心島上丟了兩千余人,至于傷員更多達四千余人。此時晉國水師的戰斗力幾乎削弱了三分之一。
低迷的士氣,讓謝石也有一種深深的無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