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章公審(上)
封建時代所謂的民意,其實并不是真正的民意。所謂的民意,不過是士紳豪強的心意。原因非常簡單,普通庶民,根本就沒有人為他們代。更操蛋的是,漢語文學太博大精深了,字面意思是一層意思,怎么理解卻又是一層意思。
普通庶民連飯都吃不上,哪有就學的機會。像王猛這樣的寒士,其實也并不算是真正的貧民。而寒士中的寒并不是家境貧寒,窮光蛋一個,而是指政治地位。就連冉明也曾以為,王猛家中一無所有,事實上王猛在劇縣的老家也三十畝旱田,二十畝桑田,三十畝旱田,即使不算產出,光田地錢就上千萬錢。
王猛家中既然有五十田,怎么會一無所有呢。那就是因為王猛這個階層,屬于沒有政治地位的農民,真正的需要繳納稅賦的自耕農。石虎橫征暴斂,底層百姓就無法承擔沉重的稅賦。所以,為了生活,王猛就賣掉了地。失去了土民的農民,要么輪為地主的佃戶,要么成為流民,要么像王猛一樣,破家求學,一求出人投地。不過王猛這種個例不多而已。
普通的百姓,除去必要的生活開支,根本改變命運的地位。即使科舉制度出現,也只是出現相對的公平。在這個時代,百姓文盲率高達九成,即使因緣際會,認得點字,也難以讀懂官文里的意思。
中國根本就不是一個法治社會,而是人治社會。在這種情況下,根本無法做到上有所令,下有所依。士紳豪強一直都是采取挾裹民意的方式,占領輿論的至高點,逼迫皇帝讓步。舉一個非常簡單的例子,就像央視著名媒體人的蒼穹之下,名義上是打著整治環境的旗號,事實卻要行毀掉中國工重業的陰謀。按照柴某人所說,你們為了下一代,為了未來要減少污染。怎么減少污染呢,那就是要關掉污染企業。眾所周知,世界上的任何重工業,都沒有一個不污染環境的。這根本就是一個坑,而且還是連環坑。即使美國再先進,煉鋼也需要電,也需要向天空排放廢氣。可是不明真象的人們,開始響應柴某人的號召。
在歷史上,士族和豪強這一套玩了兩千多年,而且是一招鮮,吃遍天。明朝的財政危機,誰都知道危害,但是卻根本不會去想辦法解決。崇禎皇帝要征收商稅,他們官員就說“君不與民爭利。”好了,在這個光鮮的旗號,明朝亡了,反而白白便宜了滿清。至于這些士紳豪強的忠誠,則是更加扯蛋了,滿清入關,人家滿清八旗根本就沒有怎么打仗,全都是漢奸的功勞。
往往開國初期,這些打天下的皇帝都了解這是怎么回事,所以根本就鳥這些士紳所謂的民意。可是往后就不行了,太子在深宮中長大,根本不了解外面的真實情況。所以往往被下面的官員蒙蔽。與于乎在民意、仁義的大旗,這些士紳豪強一般都是依附的國家身上敲骨吸髓,真正國家滅亡,他們再轉頭一個新主子。
對于士紳豪強,冉明是沒有一點好感。可是冉明不同于一般的太子,他有一顆后世的靈魂。在后世信息爆炸的年代,即使最普通的一個人都了解歷史的發展規律,也知道百姓生活和地主官員階級的丑惡嘴臉。
所以,冉明決定以事實說話。雍丘之后,冉明就一路向西,直達洛陽。這一路上,步軍第六營拆分開了,以隊或屯、或部的方式,進駐各郡縣。冉明則率領他的麒麟衛向洛陽行去。晉朝時代的洛州,轄區相當于今河南省部、中部、西部和山西省西南部及陜西省商洛地區。州治設在洛陽,領十二郡。豫州則是轄今河南省東、山東省南部、安徽省北部一帶。事實上洛州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中原。
冉明的欽差行駕還沒有抵抗洛陽,就見官道上出現密密麻麻的人。冉明還沒有喝領停車,就見人群中沖出一人。這個雙手伸開,大聲疾呼:“洛陽州士紳鄭議有冤情向太子殿下控訴,請太子殿下為鄭議做主!”
王猛看到這一幕,滿臉冷笑。河洛士紳所有的底細,都被“天聾地啞”查到了,特別是粘桿處接手這些證據之后,又復查了一遍,用冉明的話說。河洛豪強士紳即使全部殺了,也不會冤枉一個好人。而楊暉則是艱難的動了一下喉嚨。嘴巴張了張,卻又快速的閉上了。他想知道,冉明是如何處理這件事。如果河洛動蕩,從而引起中原變局,這事冉明如何收場。
冉明此時臉上的表情可是精彩極了,這是什么情況?居然攔路喊冤?
冉明大聲喝道:“本宮代天巡守,為天子張目,諸位還有何冤情,盡管道來。”
結果,現場安靜極了。僅僅片刻又有數人跪在冉明面前。
“鄭議?”冉明冷冷的道:“很好,堵陽鄭議,你有何冤情?”
“正是在下”鄭議看著冉明那玩味的表情,心里有點發毛。不過,他還是硬著脖子道:“太子殿下,鄭議本是奉公守法的良民,平素與人為善,修橋補路,設粥賑災,樣樣不落人后。但卻遭受小人記恨,被誣陷違抗圣旨,私吞國賦。這是簡直就是血口噴人,這是誣蔑啊。堵陽鄭氏以詩書傳家,尊紀守法,向來無違法亂紀之事。請太子殿下還鄭議一個清白,給草民一個公道。”
聽到這顛倒黑白話,冉明根本不想與其白費口舌。冉明冷聲說道:“本宮要進城,你們把路讓開。”
“太子殿下”聽到冉明這話,一個士紳模樣的人突然露出了得意的神情,他滿腔悲憤的喊道:“太子殿下,難道您就這樣漠視百姓的冤情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