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如果有針對漢人的那種,寧可殺錯三千,不放過一人的霸氣,中國歷史上也不會充滿悲劇。
冉明重點提出針對國人,考核辦法。有了考核辦法,也有獎勵制度,歸化籍漢人,三年表現良好,可以轉為國籍,夷籍八年保持說漢話,行漢禮,真心擁護魏國,遵章守紀,可以轉為歸化籍。三年后,表現良好,可以轉為國,可以出仕,可以從軍,可以與漢人通婚,可以享受一切國民待遇。
明亡是冉明心中永遠的痛,這是一個在中國歷史值得尊敬的朝代。特別是皇帝,他們可以昏庸,可以無能,必竟人人不是圣人,但是他們都有骨氣,皇帝被抓了,不要緊,咱立一個接著再戰。國既亡,崇禎皇帝自殺殉國。這就是氣節,比起二千魏兵滅蜀的劉阿斗來,強的不是一點半點。
冉明曾認真研究過明亡的原因,后世的論壇上,把明亡的原因歸結為官紳壓迫太重,皇室貪淫奢侈,天怒人怨,滿天下草民揭竿而起,當然,冉明只當這是一個屁話。明朝皇室貪淫奢侈比得上**朝嗎?咱不說一頓飯吃了四萬兩銀子的慈禧,滿清入關,二百萬部眾不勞作,康麻子之后,就增加了八百萬張嘴,說吃不做。依靠榨取漢人血汗生活,更不用說那些鐵帽子王爺貝勒。
明朝的滅亡,除了是中國財政破產之外,最大的原因是制度不合理。即使明亡前夕,普通的百姓的稅負,只有康乾盛世的六成,至于清末年,負擔是明朝百姓的十倍也不止,然后清朝為何沒有被農民推翻?
冉明研究過大量史實資料最終驚人的發現,明亡之因,恰恰是被人忽略的一點,親民官不得滋擾鄉間。也就是說,明朝政府對于縣以下的村鎮,沒有任何管束力度,軍戶制度名存實亡,整個天下無可戰之兵。明朝崇禎皇帝也算是一個有作為的皇帝,可惜,由于政治制度的粗呼,讓他的想法難以實現,往往親民的政策,落實下去就變成了害民之舉。
不論在封建時代,還是在后世,冉明通過他的人生經驗,得出一個結論。漢人不能行**,行**就是自殺之路。太祖一堂,敢跟老美拼槍,到了二三代,懼洋如虎狼。什么**,這獨那獨都冒出來了。
一個人就一條龍,一群人就是一群蟲,這是漢人真實的寫照,千年的文化熏陶,自以為是的人太多,志大才疏之輩層出不窮。
所以,要想長治久安,必須從思想改變,也必須在制度上完善。
冉明提出了自己的意見,魏國現在分為州郡縣三級,這三級以下,再設鄉、村、莊三級,層層管轄。
明朝放羊式的鄉村管理,最終把民怨積攢到一種程度爆發,也成了野心家的天堂。所以冉明提出了建國初期的民兵制度,培養民族血性,宣揚國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否定愚民政策,全民開啟民智。
沒有人才,不要緊。建國國初,不識字文盲官員也不算少。有一個良好的培訓機制,就可以避免人才短缺的問題。
就在冉明奮筆疾書時,一場陰謀即將來臨。
建康秦淮河,一艘花船上孫潛和王凝之在歌伎絲竹聲中把酒歡。
突然一個青衣小廝悄悄溜進來稟告道:“二公子,人到了!”
不一會兒,艙倉內進入一個低頭頭的女人。王凝之道:“抬起頭來!”
王凝之眼前猛然一亮,這個女人中等身高,小麥膚色,瓜子臉,烏黑的長發隨意的在頭上盤起,一對杏子眼是黑白分明,異常明亮,就跟嬰兒的一般,沒有一絲雜質,讓人過目難忘,她一笑,露出一排整整齊齊的牙齒。
王凝之暗道“好一對勾人的眸子,若不是年紀大了點,真想收入房中”,看著王凝之露出豬哥一般的表情。
孫潛悄悄低聲道:“二公子,此婦人名叫邸梁氏,夫家姓梁,四年前病故,遺有一子兩女,為養活她的子女,終年在安慶當暗娼。”
“原來是一個婊子!”王凝之原本想收一個寡婦入房也沒有什么大不了的,大不了養在外房。然而對這個一個千人騎萬人睡的妓女,他可不敢要,如果讓王羲之知道,還不打斷他的腿。
“而且,這個邸梁氏還得了非常嚴重的梅毒、花柳!”孫潛又道:“二公子,如果極好寡婦的冉家子,看到這個邸梁氏,豈不心動。他若心動,若與其發生茍且之事,到時,豈不是染上惡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