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6章一切為了人口
王猛聽到冉明要他給薩珊帝國一點教訓時,呆了一呆。雖然近年來王猛不再指揮魏國的軍事行動,而是成了魏國鐵道部尚書,但是對于冉明的戰略部署,還是非常了解的。冉明其實目前并沒有吞并薩珊帝國的戰略計劃。
雖然說領土沒有人會顯多,可是這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要有足夠多的人口。沒有人口,一切都是空談。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經濟、發展教育和繁育人口,這是魏國國內發展的重心。
看到王猛露出遲疑的神色,冉明道:“朕會給**謀部下令,各軍軍中目前年齡超過四十歲,級別低于中尉的將士,一律轉為府兵。同時上校超過五十五歲一律退出現役,轉為府兵。朕將在一年內在庭州十九郡八十九縣設立八十九府,這八十九府府兵以及家眷共八萬九千戶百姓屯駐庭州。楚州十六郡一百零一縣置府兵十萬一千戶。”
聽到這話,王猛頓時感覺壓力頓時大松了口氣。在漢人占總人口不足兩成的庭州恢復漢制,在楚州漢人人口占總人口數量的百分之一,這樣的背景下,要想用華夏文化融合諸部,難度非常大,幾乎沒有成功的可能。可是冉明卻一口氣向安西遷移近二十萬戶府兵,近百萬人口,這需要非常大的魄力。要知道如今魏國漢人百姓仍不滿兩千萬人口,遷移一百萬人口去安西,幾乎魏國能動員的極限了。當然如果冉明讓移民安西,別說百萬人口,恐怕十萬百姓出去都異常費勁。可是冉明打的旗號就是戍守邊疆,鞏固邊疆,在這個偉大政治號召,幾乎沒有什么阻力。
甚得人心,這是冉明最大的優勢,也是他唯一將極大的稀釋安西諸部胡人人口的比例。況且魏國軍中年齡超過四十歲的將士,這些人哪一個不是身經百戰,即使四十歲以上的將士體力大不如從前,可是他們卻比新兵蛋子強得太多了。就算是魏國的府兵,其裝備質量也比當初晉國軍隊裝備質量好。
當然,冉明創建魏國府兵,其實并不是單純的增強邊疆的防御力量,主要是發展邊疆。對于移民,魏國百姓并沒有什么熱情,可是讓他們參軍報效國家,效忠冉明,他們還是非常熱情的。
冉明道:“景略咱們大魏剛剛打下來很多地方,偌大的疆土,地廣人稀,這次安西軍全軍將士也可以在當地納妾,因為戰亂,庭州和楚州產生了很多孤女寡婦,這些孤女寡婦,無論是安西大督護麾下的一百九十府府兵,還是安西軍將士,都要真誠的去撫慰她們。”
“可是,這與國法相違啊!”王猛道:“無論士庶,國法對納妾都有明確的規定,庶民除非年過四十無所出,否則不得納妾。士一妻一妾,公大夫一妻兩妾,候最多一妻八妾。”
古代男子艷福不淺,其實是后世之人對古代人的一種錯誤理解。事實上中國自古以來都是主張一夫一妻制度,當然清朝不算,那是漢人被奴役的時代,是一個全民為奴,骨氣淪喪的時代。
冉明沉吟道:“朕會推動婚姻法改革。”
“陛下,臣以為此舉弊大于利,所以請陛下慎重!”王猛認真的勸道。對于性觀念,最寬松的朝代莫過于大唐,但是此時還沒有唐朝。所以性的解放還是幾百年之后的事情。如果冉明敢去改動自春秋漸漸形成的婚姻制定,恐怕會遭受朝野非議!
“也是!”冉明點點頭道:“朕自然不去改動婚姻法,孔子曰:“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然而士并沒有區分文武,所以朕要制定出魏國文士和武士的標準,士人皆有納妾的權利!”
這就是說,只要嚴于律己、忠君愛國的人就能稱為“士”。可見在古代要成為士,其實并不怎么困難的事情。冉明其實就是利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在歷史上孔子是第一個提出“士”概念的人,在這個時代,魏國雖然百家并舉,但是儒家的影響力還是諸家之首,無可爭議的第一。
當然,冉明提出“士”的行為準則和規范,這樣以來,無論朝野將無話可說。儒家肯定不會自己打臉,反駁孔子的觀點。而諸子百家,冉明肯承認他們“士”等級的身份,他們肯定也不會反對。
士庶有別,這是中國的傳統。自從三國曹魏大臣陳群創立九品官人法,士族與庶族的對立也越來越嚴重。作為士族門閥政治的巔峰時期,這個時候魏國的士族能量還是非常巨大的。在這個時代的士族和不等于后世的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他們都有掀翻或攪亂天下的本錢。
黃帝紀元四七九八年八月中旬朝會,冉明駕臨內閣,內閣眾人都打起了精神,紛紛聚精會神地看向冉明,畢竟冉明是皇帝,他的意見本就是舉足輕重。
冉明淡淡的道:“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然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