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挽明 > 第286章 煤和鐵

      第286章 煤和鐵

      不過當崇禎到了這次出行最重要的目的地冶鐵廠,看到了新式冶鐵小高爐冶煉出來的生鐵質量后,心里頓時大為失望了起來。

      經過崇禎修改后的冶鐵小高爐的設計,已經同這個時代的冶鐵豎爐完全是兩回事了。雖然這種小高爐看起來還不如舊式的冶鐵豎爐大,但是出鐵量卻遠遠超過了冶鐵豎爐。

      就算是冶鐵工匠們對于這種新式的小高爐使用還在摸索中,現在每晝夜的出鐵產量也已經達到了1噸。每生產一噸生鐵,使用的焦炭約為1000余公斤,石灰石約700公斤,鐵礦石大約為2.5噸上下。

      可是生鐵產量雖然是上去了,生鐵的質量卻不及舊式木炭冶鐵的質量。不管是工匠還是鐵廠的官吏,并不覺得這是一個缺陷。

      這種生鐵用來鑄造鐵軌,質量已經足夠。在他們看來,使用這種方式得到的鐵質,已經比直接用煤炭冶煉的生鐵質量要好太多了,且速度也快上了許多。

      工部官吏和幾名工匠也找出了鐵質無法提高的問題,那便是當地出產的鐵礦石含硫太高,因此導致鐵水質量不佳。

      朱由檢剛開始也有些一籌莫展的感覺,不過他很快便醒悟了過來,后世在石景山修建的首都鋼鐵廠,所采用的鐵礦石似乎并不是來自于門頭溝的鐵礦。

      他皺著眉頭想了許久,才想起了張家口到宣化之間的龍煙鐵礦。這可是中國北方難得的富鐵礦,也是首鋼發展前期的鐵礦石主要來源地。

      不過知道龍煙鐵礦是一回事,想要把鐵礦石拉到北京郊區來則是另一回事。當初民國之所以在石景山成立冶鐵廠,主要還是因為有京包鐵路線的存在。

      而現在的馬拉鐵軌,只不過剛剛聯通到門頭溝而已。想要把鐵路線延伸到張家口去,那可不是一個簡單的任務。過了門頭溝之后,前往張家口的道路就是穿山越嶺的山路了。

      意識到這一點之后,朱由檢便打消了開發龍煙鐵礦的念頭。不過這座小高爐的建成,還是帶給了他不少驚喜的。

      冶鐵廠的工匠們在摸索了兩爐鐵水之后,便開始理解這座小高爐的設計理念了。對于這些從各地調撥來的,可以算得上是大明冶鐵經驗最為豐富的工匠們,他們并不欠缺冶鐵技術,只是缺少了一個完整的冶鐵理念的引導而已。

      當這座小高爐用第一爐鐵水證明了,崇禎提出的冶鐵不過是一種氧化-還原反應后,工匠們對于冶煉技術的理解便加深了一層。

      對于朱由檢提出的語焉不詳的鼓風、造渣等理念,工匠們也開始有所理解,便開始嘗試進行改進了。

      不過最大的驚喜還在于,工部負責主持修建小高爐的一位官員和幾名工匠們,在完整的經歷了這座小高爐的修建和投產之后。認為在現有的基礎上,完全可以設計出日產10噸以上的小高爐。

      對于這位官員的報告,朱由檢自然便有所期待了起來。雖然暫時無法開發龍煙鐵礦,但是唐山和遷安地區的鐵礦卻已經可以開始進入開發階段了。

      原本在新成立的唐山縣附近投入建設的唐山鋼鐵廠,已經開始修建兩座同西山鐵廠一般大小的小高爐了。

      不過既然有了更為合適的小高爐設計,朱由檢自然不介意更改一下,把其中的一座改變成日產20噸的小高爐。在他看來,即便是這座小高爐失敗了,起碼也能給這些工匠們獲得些經驗。

      畢竟后世的冶鐵高爐發展,是整個工業革命時期一步步發展出來的,這些冶鐵高爐容積不斷擴大的前提,都是建立在前人的無數次嘗試中得來的。

      而現在的大明工匠們,他們所提前接觸的小高爐結構,已經完全超越了技術積累的過程,只有不斷的給他們嘗試的機會,這種新式的冶鐵方式才能真正的被大明工匠們所消化掉。

      當朱由檢在王承恩的催促下,依依不舍的返回了專列時,太陽已經開始西斜了。老實說,和宏大雄偉的京城相比,朱由檢反而覺得隱藏在山溝中的這些工廠,更讓他有一種親切感。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2.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最近日本韩国高清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