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立極終于有些坐不住了,他思索了一下四年來皇帝的作為,終于忍不住問道:“陛下是打算通過打擊豪強,抑制兼并,來重新分配土地嗎?”
朱由檢看了看黃立極的雙眼,方才不緊不慢的說道:“打擊豪強,抑制兼并。這個每個王朝走向末路時,都會有人提出來的解決辦法。但是至今為止,朕在史書上卻從未見到有那個王朝真能借此挽回國運的。倒是打擊豪強,而豪強越多;抑制兼并,而兼并日甚。先生可知是為什么嗎?”
黃立極的目光同崇禎對視了數秒,終于還是低頭拱手說道:“恕臣愚昧,還請陛下明。”
朱由檢沉默了片刻才說道:“朕以為原因有二,其一:每個王朝的末世都是人口多而土地少,哪怕是打擊了豪強也難以將土地分配到小民手中。
比如我朝,若以黃河為界,則北方的人均土地倒是比南方稍稍好上一些。比如河北地區,戶均耕地足有117畝,陜西、甘肅、寧夏的戶均耕地也在百畝以上。但是山西、山東,現在的戶均耕地便只有45畝。至于江南地區,戶均耕地不會超過15畝。
土地的數目有限,而人口增長無限,朝廷再怎么打擊豪強,抑制兼并,也是無法分配足夠的土地給人民安居樂業的。
其二:也正如先生剛剛所說,我朝之根本在于士紳,士紳入則在朝為官,出則把持地方之權。是以才有,自古皇權不下鄉,天高皇帝遠。之俗語。今日之土地何在,在于士紳家。朕用他們打壓宗室、勛貴尚可,若是用他們去打壓天下士紳,除了朝中這一小部分人之外,其他人真的樂意去做嗎?
我朝現在外有后金之患,內有地方流民之憂,如果再同天下士紳爭斗不休,這日子還能過的下去么?”
黃立極怔怔的看著面前嘴邊才剛剛長出一圈軟須的皇帝,心里終于感覺自己已經老了。在他還在擔心皇帝過于年輕氣盛,從而拿出打擊豪強,抑制兼并的理想主義政策時,對方卻已經對歷代的田畝制度進行了如此深入的研究,也清楚的知道這個政策不但不可行,還會令整個改革遭到天下士紳的全面反對,就這一點來看,皇帝已經不是當初那個還需要他保護著登基的少年了。
黃立極略略低了低頭,向崇禎說道:“那么臣想請教陛下,究竟要如何才能讓小民安居樂業呢?”
朱由檢想了想便向他問道:“先生可看了今年順天府和北京市遞交上來的財政數據?”
黃立極搖了搖頭說道:“這些日子臣都在忙其他事務,還沒有來得及看。可是其中有什么不妥么?”
朱由檢搖了搖頭說道:“四年前朕登基的時候,曾經讓人調查過一次順天府和京城的各項數據。朕記得當時的數據是:京城有人口約89萬,手工業生產總值大約是90萬兩白銀,平均下來剛好是一人一兩。
當年京城消費的商品價值大約是850萬兩,平均一下也差不多是每人10兩。按照這兩個數據進行比較,我們就知道京城生產之財富是無法養活京城人口的。
順天府的耕地約一千三百萬畝,當年的農業產值大約為五、六百萬兩,京城的手工業產值大約是順天府農業產值的六分之一。
至于今年的數據是,京城人口105萬人,工業產值1.5億元,人均產值約150元。今年京城消費的商品價值是3300余萬元,人均消費了近30元。而順天府今年的農業產值是600萬兩出頭,折合銀元是840萬元。
也就是說現在京城的工業產值已經差不多是順天府農業產值的一倍了。京城各工廠創造出來的社會財富,不僅可以養活整個京城的人口,還能再養活另外4個京城的人口。
兩相比較之下,我們就可以很清楚的知道,在當今的時代,工廠能夠比田地容納更多的富余人口,當然建造一座工廠的投入比開墾一塊荒地的投入要大的多,但是其回報也是極為豐厚的。
以現在的大明社會狀況,想要讓人民安居樂業,只能大力興辦工廠,鼓勵士紳投資工商業,這就是朕的想法。”
舊有的觀念讓黃立極下意識的說道:“可是天下財物總是有個定數…”他旋即又住了口,似乎又想到了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