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人采用的這些手段,臣看倒正是伐大木之故計。只是明國君臣向來狂妄自大,又怎么會知道費英東公之故計,并采用之?”
岳托這才恍然大悟的說道:“不錯,先砍去了野人女真這只手臂,再削去了蒙古諸部這條大腿,使得我國再難擴充實力,然后再和我國長期消耗下去,這果然是伐大木之計啊。”
黃臺吉長嘆了一聲,幽幽說道:“的確不虧是費英東公想出的計謀,我們想著用它來對付明國,卻不料明國居然用它來對付我國了。”
不管是岳托還是濟爾哈朗都不敢接話了,當初費英東用這樣的計謀對付明國,明國上下束手束腳,眼睜睜看著他們先統一女真諸部,然后數挫蒙古、**,并沒有拿出什么值得稱道的應對之策了。
現在明國以這樣的計謀來對付后金,他們也同樣想不出應對之法。因為和后金相比,明國除了武力之外的手段,可用的實在是太多了。光是繞過**半島,跑到東海之濱和黑龍江下游去的花費,已經遠遠超過了他們從陸地前往兩地的費用。
但是偏偏后金還無法應對這樣的行動,因為和大明爭奪東海之濱和黑龍江下游野人女真諸部的費用,依然是后金不能長期負擔的。
三人之間沉默了許久之后,性子較急的岳托終于忍不住打破了沉默說道:“汗王既然已經看出了明人的奸計,難道就沒有想出什么應對之策么?”
黃臺吉遲疑了下回道:“原先么,我是有些想法的,但是現在看來,卻又未必行的通了。”
岳托立刻下意識的問道:“汗王不妨說來聽聽,為何現在行不通。”
黃臺吉思索了下說道:“原本我想著繞過關寧錦防線,從草原上突入明國北方的長城。只要能夠劫掠明國關內乃是京畿一帶,為了防護北方邊境的安危,明國君臣便會把資源傾向于整條長城防線。
以明國的富庶,想要維持包括關寧錦防線在內的長城防線,所投入的資源也是一個天文數字。加上這些年來明國北方天災不斷,明國朝廷若是把國內的資源全部投入到北方防線上,就再無余力負擔救災和支持其他進攻我國的戰略了。
然而現在明人以攻代守,拉攏草原上的蒙古諸部,以斷絕我軍繞道草原進攻的可能性。又在我國東海和北面煽動野人女真部落反叛。這些舉動所耗費的資源雖然不小,但卻在明國可以承受的負擔之內。
而我國現在不僅給那些野人女真、皮島明軍牽制了一部分精力,更是難以完成此前制定的滿蒙一體的策略。若是同明人繼續相持下去,倒是有可能給了林丹汗東山再起的機會。所以我說,現在這想法已經行不通了。”
岳托想了想便說道:“既然如此,汗王何不同明國講和,先把林丹汗打死了再說。明國現在之所以能夠在草原上發揮影響力,一是以互市加以引誘蒙古諸部;二便是籠絡了左、右翼蒙古的首領。
我國雖然暫時還不能同明國爭奪對右翼蒙古諸部的控制權,但是左翼蒙古諸部卻已經有不少臣服于我。只要林丹汗這位蒙古諸部公認的蒙古大汗不再了,草原上的蒙古諸部也就失去了名義上的共同領袖。
我國先取左翼蒙古諸部的歸順,再同明國爭奪右翼蒙古諸部的歸屬。明人終究習慣于農耕生活,不及我女真和蒙古的生活習性相類似,只要林丹汗這個敵視我國的蒙古大汗不再了,蒙古諸部未必不會依附于我國。
蒙古諸部若是歸我,那么草原也即為我國所有。明人現在以蒙古人為北方屏障的設想,也就難以實現了。明國長城一線,豈不盡在我國的兵鋒之下了。”
岳托提出的意見,其實也正是黃臺吉這些日子來思考的最多的一個破局之策。但是他始終還是擔心,這條計策里有他所未料及的漏洞,因此一直遲遲不能決定。
看著黃臺吉還是沉吟不語,岳托便再次說道:“汗王,此次出征無果,必然會有一撥人重提,與大明和好的意見。若是我們不能先做好準備,恐怕三貝勒那里就要借題發揮了。與其后發者制于人,倒不如先發制人啊。”
沉默了許久之后,黃臺吉終于微微的點了點頭說道:“也罷,便向那個明國小兒低一次頭,你們兩人回去準備一下,待幾位和碩貝勒回城之后,我們便提一提和明國保持和平的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