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軍只是發來了順寧寨遇西夏人先鋒襲擾示警信,不過他們卻是唯一一個沒向帥府請求援軍的軍州!”李夔看似無意地向呂經略說道,尤其是現在自己的兒子在人家身邊行走,幫襯秦剛一點,以后也能說得上話啊。
“嗯,上回你去調查的情況就已明了,這保安軍之前的襲擾戰實際戰功不小,他們隱瞞的目的居然就是為了保住戰利品。這個秦剛,倒是十分有意思,愛財不愛官。不過看在這次他獻來的上弦機,就不與他一般見識了!而且,本帥這次倒是非常期待他那里的的戰果。”
順寧寨,保安軍的北線防御第一線。
由于地形的特殊性,順寧寨正好卡在從洪州前往保安軍的唯一交通要道上,寨子的東西兩側都是高山峭壁,即使是對方分兵從兩側的山路繞行過來,那也只需要北面與南面兩處寨墻迎敵。而且在這種情況下,繞到南側的敵軍還得要考慮到自己的后方會不會被保安城出來的援軍給夾擊,以及一旦攻寨不利,再回去的歸路是否順利等問題。
因此,西夏每一次對順寧寨的進攻,都只能是選擇在北面一個方向進行強攻。
所以,對于保安軍而,要想守住境-->>內地方,只要把順寧寨先守住就好了,甚至可以直接將保安城的主力都投入到順寧寨這里。這也是順寧寨在這些年內屢次都能夠打敗西夏軍從這里的進攻的重要原因。
秦剛與趙駟于第一時間就帶人來到了順寧寨,與劉延慶進行了長時間的商談。
當秦剛提出了自己大膽的作戰計劃后,劉延慶簡直驚呆了。
他聽完了之后,站起身來在議事廳里來回地走了好幾個來回,還是搖搖頭說:“太瘋狂了!秦知軍,你可能不知道,西賊每次攻打順寧寨,他們最擔心的就是我留在手里的親兵營。而你這次卻是先將我的親兵營盡數調走,這讓我如何去打接下來的仗?”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精彩內容!趙駟先是解釋道:“劉巡檢的戰術我十分佩服,但有三個問題:其一,親兵營的實際作用是反攻,而我們這次的計劃中只需要守住寨子就可以,并不需要反攻;其二,西賊可不知道我們已經把親兵營調走,所以你剛才所說的令他們忌憚的效果在過程中同樣地有效;其三,親兵營多是騎兵,單純守寨,發揮不了作用,人和馬卻都在寨中消耗糧草,著實是一種浪費。”
劉延慶沒有語,趙駟說的雖然他都認可,但卻總是解決不了心頭的擔心。
秦剛笑笑說道:“我還可以給順寧寨四點保證,第一,我與劉巡檢共同守在寨中,人在寨存;第二,守寨步甲兵最佳,所以我將從保安城再調一千禁軍與我的三隊親衛營精兵過來,其中確保會有三百重甲兵;第三,守城戰中的弓箭更關鍵,我帶來了四臺神臂弓上弦機,再追加箭支十萬;第四,我這還有五百套全新的環鎖甲,雖然不能白送,可以便宜點賣給劉巡檢。”
還真不要說,這前面兩點,確實說了之后,便就能打動劉延慶,而后面的兩點,在他一同去看了上弦機的實物操作,以及那批做工精良的環鎖甲后,便毫不猶豫地同意了。
尤其是在聽說這批環鎖甲居然可以先記賬,待戰后可以拿戰俘、戰馬等戰利品來抵銷,要不是秦剛說手頭存貨不多,劉延慶都想一口氣掛賬一千套才好。
當晚,趙駟及綠曲親衛營斥候隊三十人帶走了寨里的近兩千蕃兵以及六千匹戰馬。這兩千人中自然包括了劉延慶最精銳的五百親兵,而且由于馬匹的充足,這支騎兵隊便形成了一人三馬的豪華配置,這將確保他們擁有最充足的機動能力。
趁著夜色,大軍很快就進入了兩邊的大山之中,隱沒了蹤跡,誰也不知道他們去向哪里、執行什么樣的任務。
秦剛帶著他的近衛隊在北寨門外的山地上仔細研究了很久,還趁著夜色在一處相對稍窄之處指揮手下作了一些極其隱秘的布置。
第三日,保安城的禁軍以及秦剛親衛營的一隊二隊與三隊都已經來到順寧寨。而寨子派往北部的斥候已經連續多次遭遇對方斥候的驅逐攻擊,這就說明對方的大部隊快要到了。
實際上秦剛另外派出的斥候憑借著千里鏡的功能,已經基本掌握了這支來犯西夏軍隊的總體情況:總兵力約有四五萬,兵種主要是擒生軍、撞令郎、步跋子以及強弩兵,暫時沒有看到其精銳部隊鐵鷂子以及專門發射旋風炮的潑喜兵。
在逐漸密集的黨項游騎迫近之下,順寧寨外的所有人馬都已撤入寨中,進入了高度警戒狀態。
前面說過,順寧寨的規模與寨墻都已經是按照城池的標準修建,此時劉延慶站在最重要的北城門上,拿著一柄好不容易才從秦剛這里要到的千里鏡,清楚地看到了陸續到來并扎營安寨的西夏大軍。
之前聽自己三叔講過,說秦剛的手下的主要將領都有這種極其神奇的千里鏡,只是絕不對外提供。昨日在與秦剛的談判中,他也將此列為了交換條件,總算為自己要到了一柄,當下一用,果然是神奇無比。
在千里鏡中,西夏大軍的軍營布陣竟然能被其七七八八地看了個大概。
對方兵力的規模的確非常有講究,在如此數量的壓迫之下,宋軍要么徹底放棄順寧寨,收縮至保安城防衛,要么就必須將主要兵力都調來死守順寧寨,那么一旦延安府那邊有需要,保安軍這塊的兵力就被拖住了,根本就沒有辦法再去支援。
但是如果宋軍過于輕視而不注意的話,西夏的這四五萬大軍,便可以順勢攻下順寧寨,然后直下保安城,進而占領鄜州,從而實現對延安府的戰略合圍。
所以,秦剛才由此告訴劉延慶,守住順寧寨并不是最終目標,重要的卻是要能大規模地殺傷進攻的西夏兵,讓這五萬人馬遭遇重擊,最好能徹底打殘這次主攻延安府的小梁太后的這一條臂膀才行!
率領進攻順寧寨一線的西夏軍統帥叫貝中撒辰,他也是響應小梁太后的共同誅殺梁乙逋的共謀者之一,目前暫居兵部侍郎一職,此次帶領西線一路共計四萬人,對外號稱十萬,首要戰略目標就是壓迫順寧寨,牽制保安軍,在困守住對方的前提條下,將主力伺機從順寧寨東側抽調繞過,并最后在延安城下與小梁太后親自率領的主力大軍匯合。
所以,對于易守難攻的順寧寨,是不是要打下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給予足夠的壓迫力,讓保安軍的主要兵力只能困守在順寧寨這里就行。
到達順寧寨前的貝中撒辰并沒有急于攻城,而是花了兩天的時間讓軍中匠作在四周伐木砍樹,然后打制完樓車、云梯、驢車以及炮車等等攻城器械。
而隨著這些東西在寨前陣地陸陸續續地排列推出,再加上其后開始不斷列陣增多的士兵,寨內守軍的心里,也慢慢升起陣陣的寒意。
率先出陣是撞令郎,這是一支非常可悲的軍隊,他們是由在西夏人境內的漢人組成,甚至會是各支打草谷部隊擄來的漢人百姓,他們被迫單獨編成一軍,美其名曰同享國民義務,實際只是成為每一次作戰時最早去消耗對手箭只與攻擊力炮灰而已。
小主,這個章節后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更精彩!大約一千名的撞令郎推著云梯以及驢車開始緩慢地向城墻推進,其間還包括了幾臺需要靠近了才好發射石塊的簡單炮車。
在他們的后面,是一千人的步跋子押陣,一是可以隨時去補充在被反擊之后出現的漏洞,二是督陣監視,隨時出手殺死敢不盡力進攻甚至是回跑的撞令郎。
鼓聲、號角聲,加上數千人沖鋒的吶喊聲匯成一片,形成了一片令人恐怖的殺陣之聲。
陸續到達可發射位置的炮車開始向城墻發射大大小小的石塊,呼嘯而過的石塊有的直接拋過了城頭,落在了城墻之后的寨中,也有的未能飛得太遠,直接砸在了經過水泥加固的城墻上,僅僅只是留下了一個個的淺淺印跡。少數能夠拋中城墻上面,但是守城的士兵早就富有經驗地立起了巨大的木盾,后面還有撐木支撐,盡數擋住了這波遠程攻擊。
只有少數石塊在砸中城垛或木盾后,飛濺出來的碎石屑,能夠擦傷一些士兵的臉。
緊接著,撞令郎里的弓箭手在到達可射擊的位置后,便開始向城墻上進行了第一輪的射擊,直接射去的箭只,盡數被城墻垛以及木盾防住,偶爾有些拋射的箭只能擊中守城士兵,但卻因為他們都披上了新配發的環鎖甲,幾乎都沒人受傷。
在秦剛的嚴令指揮下,雖然城下的西夏兵攻勢如潮且聲勢浩大,但是在順寧寨的城墻上竟然是出奇地安靜,所有防守士兵都靜靜地躲在城垛與巨盾的防護之后,甚至在進攻的西夏兵已經走進了神臂弓可射擊的范圍時,依舊不作任何的反應。
而指揮著這輪進攻的西夏指揮官們的心里則泛起了出奇的擔心,甚至有人在前進的過程中還在心里疑惑,這戰場上怎么似乎有一股從來沒有聞過的怪味?
當然,擔心與疑惑并不會影響進攻隊伍的節奏與速度。
很快,第一輪攻城隊伍就已經到達了城墻之下。這次,居然沒有損失一人就能推進到這里,令西夏軍官們又喜又驚。
不過,這些都并不太重要,西夏軍的這輪炮擊與箭雨,最主要的目的是想壓制住城墻上可能會作出的攻擊,以便于讓攻城的部隊能夠盡可能地將作戰兵力以及相應的攻城器械都推進到城墻下方,以完成部隊登城前的所有準備。
只是這次,作為防守的一方,順寧寨的城頭似乎像是完全放棄了守城的打算一樣,居然沒有一箭一炮的反擊,相對而,甚至讓按部就班實施攻擊的這一支西夏隊伍的軍官們很擔不著底,感覺自己現在的所有謹慎攻擊行為都像是打了個寂寞。
但是此時,見到云梯車已經開始靠上城墻,最前面的士兵已經開始做好了登城的準備,在軍官們的號令與指揮之下,炮車與強弓都迅速地停下,以免繼續射擊會傷害到自己人,城下迅速響起了聲嘶力竭地吆喝聲,集結在一起的士兵開始登梯攻城了。
就在這時,城墻上終于傳出了一通近戰鼓點的聲響,巨盾稍稍散開了一些,之間的縫隙之處立即出現了十幾名弓箭手,他們手持的神臂弓上搭著的都是箭頭點著火的火箭,在戰場上的西夏兵還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十幾支火箭左右一半,盡數射向這群進攻士兵的身后兩邊的兩個集中地點,那里雖然沒有太多的士兵,但顯然是事先埋就的火藥及易燃物。
就在一瞬間,兩個火箭集中點幾乎同時爆出兩聲巨響,頓時火光燃起。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