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居水寨過來的三艘船不能駛到海上,都留下的話,也起不了太大的作用。
于是就給談建留下了一艘,專門用來運輸補給物資到大黃島以外,其余兩艘就讓他們開回了神居寨。等到開春之后登陸流求島成功的話,還得需要至少將這些神居兵的家眷都接過去的。
大黃島是一個無人島,它所處的位置恰巧是明州到寧海縣之間的荒僻角落。
由于海灣的相隔,寧海去往明州只能從西面的陸地繞行,而極少有人會到這里來。此處原本會有的一些漁民,在冬季的休漁期,也基本上不會出現。而他們正常開始出海打漁的時間,至少要等到三月以后。
當然,為了以防萬一,趙駟還是在大黃島兩側的航道上安排了巡邏的小船,船上的士兵都穿著他從處州帶來的效用軍服,老百姓但凡看見是官兵,只有躲著走的份,根本就不會接近大黃島。
而即使是有警惕性高的百姓,去驚動到了寧海縣官府也不怕。到時候直接就拿著秦剛在江淮發運司里的催綱司手令出來,說是正在考察勘探今后綱糧可能的海運路線,而這個理由也是很能說得過去的。
大黃島上的營寨建在了內部的樹林之中,兩百多人的士兵,也很快地就隱入了綠蔭之中。接下去的各種訓練,都是不希望有太多聲響的項目。
于是,稍稍喧鬧了幾天之后,大黃島很快就恢復到了之前寂靜無人的那種狀態。
船場給過來的消息,第一艘五千料的貨運海船大約會趕在春節之前交付。
秦剛自然是非常清楚并確信在東南方向流求島的大致位置,而且在這一時代的島上,除了少量的土人之外,不太可能會有明確的抵抗力量存在,真正能夠威脅到登陸后的神居兵,實際上只會有天氣與疾病。
東部大海五至九月的臺風天氣會逐漸增多,秦剛原先計劃的登陸時間是安排在九月之后,就是這個原因。而現在既然提前了,就必須要在五月之前,所以確了三四月間出發,把在大海上可能會遇到惡劣氣候的影響因素降到最小。
對于到了流求之后的登陸點,秦剛并沒有專業的航海圖或者精準地圖,對于流求的方位也只有大致的方位概念。
但是他記得曾經去臺灣自由行時,就在臺北城市西北方的淡水漁人碼頭吃過晚飯,當時就聽導游介紹,這淡水河是臺灣的第三長河流,就從他吃飯的這處景點向西流入臺灣海峽。那也就是說,海船只要能找到這處的河口,再逆流而上,就能進入到以后的臺北市區域了。
當然這時的臺北地區,都將會是漫漫的荒野,但卻是在北部地區比較適合進行開墾與城鎮建設的一處平原。
關于疾病的威脅,六成以上的情況會是水土不服。
水土不服并非是一個確定的病癥,它主要是指當客觀生活環境發生了較大的改變情況下,人們由于對外的氣候適應以及對內的飲食內容都同步在變化時,再加上休息不夠充分的話,就會導致到身體的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病菌感染、容易發生腸胃疾病等等。
在知道了原因之后,秦剛便會從內外各個角度進行一些積極的準備與預防:
首先當然是強化所有人的海船航行體驗,盡管高郵湖上有時風浪很大,幾乎所有的神居兵們最終都不會發生暈船的現象。但是如果要是換到了海上,湖面的那些情況還是太小兒科了。一旦海船建成過來,所有的人都會密集地進行各種海上航行的強化訓練。
其次是積極預備登島后的食物儲備,除了對充足的大米與面粉進行防水包裝之外。秦剛在婺州、越州地區找到了一種極佳的食物——梅干菜,它是將芥菜、白菜等綠葉菜的菜葉進行晾干堆黃,加鹽腌制,再曬干之后裝壇。這種梅干菜燒煮之后,香味撲鼻,具有解暑熱、潔臟腑、消積食、治咳嗽以及生津開胃等等諸多的好處。最重要的特點就是它極長的儲存時間,向是江浙一帶商旅外出時,隨身攜帶的首選食物。
而且在大黃島時,秦剛就已經安排伙食房開始提供這種梅干菜燒制成的各種菜肴,結果士兵們都非常喜歡吃,這就非常好了。接下來就會大批地腌制,并隨著海船上運去后大量儲備在那里,以確保士兵們在到了流求之后,還能吃到原來口味的食物。
再者便是茶葉與一些基本草藥的儲備,其中的茶葉幾乎可以成為治療絕大多數水土不服病癥的靈丹妙藥。隨著登陸之后夏天的來臨,相關防治毒蟲毒蚊叮咬的藥物也是采購與儲備的重點。
在完成了對于登陸流求的所有思考之后,秦剛將這些天忙于訓練神居兵的趙駟叫了進來。
“娘的!顧大生這廝總算是服氣了。他二十個神居兵,對付不了我隨便帶過來的三個綠曲兵。”趙駟先大口喝了一碗秦剛給他準備好的茶水,口中罵了幾句老手下。“我才離開一年不到的時間,這神居兵就被他帶成這個熊樣!”
前面說過,流求島上多是土著,如果要是正面地進行陣列交戰,一點都不用擔心神居兵的戰斗力的。但是真正需要預防的,就是這些熟悉地形的土人進行的各種偷襲與埋伏。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精彩內容!所以趙駟帶了三個精通這方面的綠曲兵,到這里來磨煉這些高郵湖里出來的悍兵。就如他們最早與山哈人交手的結果那樣,神居兵們一開始時都被狠狠地教訓了一遍。
“吃一虧長一智,等磨煉過后,到了流求,他們就都成了猛虎了!”秦剛隨口評說了一句,便揚著一張紙對趙駟說道,“駟哥,現在和你一起商量一下我們的進軍計劃。”
趙駟一看總計劃出來了,非常興奮,趕緊過來坐了下來。
秦剛手里拿的是一張地圖,雖然這張地圖實在太過粗略、并不十分精確,但是在趙駟的眼里也是相當地震撼。
很簡單,這時的多數人,極少見過地圖。趙駟記得他在西軍時,只有相當級別的軍官才有機會在領取任務時看到過。
而這張紙上,大致地畫出了一下兩浙與福建的海岸線,在左上方的地方,標注出了他們現在所在的大黃島,下方曲曲折折的海岸線邊還標出一個溫州港,那是后期為他們運送補給物品的主要出發地點。
然后中間便畫了幾筆波浪線,代表著大海,再斜向右下方是一個類似山頭的折線——秦剛只大致畫了流求島的北半部,其余的目前并不重要——,在折線的下方,則認真地書寫了“流求島”三個大字。
“我查閱了大量的古書,大致找到了三國時衛溫將軍去的路線。”秦剛胡謅道,反正也沒人可以對他反駁,“我們從大黃島出發后,先是一直沿著這邊的海岸線南下航行,先過了溫州,然后便是可以到福清縣,它那邊會有一個叫作‘海上里’的大島,南下的商船多會在這座島上補充淡水與食物。我們便不必去了,只要遠遠的看到它,就可以從這里改向正東方向行駛。然后只要保持著方向不偏,差不多一天左右的航程,就能看到流求島。”
“就是這個尖尖頭吧?”趙駟指著大致是今天基隆的方向問道。
“嗯!”秦剛點點頭,又指著地圖上從基隆位置向左再向下的海岸線處特意標出一個缺口道,“我們看見海岸后,這個地方是不太適合登陸的。”
“為什么呀?”趙駟有點不解。
“那里的海邊大多都是石岸,我們的海船很難靠近,又不清楚岸邊的水情,萬一把我們的船底撞破就麻煩了!”秦剛說得非常確切,就好像他已經去過那里一樣,不過在趙駟聽著也不覺得有什么,在他的心目中,秦先生就應該是這種“生而知之者”。
“所以,我們可以以這個海岸線為參照,沿著它開始向南航行,一直找到一個比較大的河灣口,這條河應該就會是淡水河。找到淡水河后,可以從它的河口駛進去,這里便就是我們登陸流求的第一站,我們要在這里建起一座屬于我們自己的城鎮以及港口。”
“我明白了,就像是明州港一樣,港口修在河水入海口的里面,這樣停進去的船只,就可以避開海面上的風浪。而且還便于我們順著河流往上游去開拓土地。這樣極好,秦先生,你放心,只要能找到你說的這個什么什么淡水河,接下來的事情,就交給我們神居兵了。”趙駟總算是明白了要找到河流入海口的重要作用。
“流求島那里的氣候很好,島上多水、多樹、多水果,我們可以在那里開墾出大量極好的農田。宮十二已經著手在明州那里開始召募流民了。差不多等我們站穩腳之后,他就會安排送來第一批的流民。所有到了島上的流民,我們負責向他們提供第一年的口糧以及種子,還有最基本的農具與生活物資,讓他們自己去開荒。”
“他們開出來的田地都怎么算?”趙駟問了一句關鍵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