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風流大宋 > 第113章 賞燈

      第113章 賞燈

      秦剛自章府中出來,因正好就在內城,索性便趁著下午的天色未黑,街上行人還未擁擠出來觀燈的時機,直接便去了東華門外秦觀的寓所。

      秦觀是知道他今天要去拜見章惇的,原本在家中,心里有著諸多的不安,既擔心他為對方所不喜,從而惹了dama煩上身,又擔心被其徹底拉攏過去,失去這樣一個如意弟子。

      突然看見秦湛領著秦剛進來自己書房,趕緊拉他坐下詢問詳情。

      秦剛便一五一十地將今天在章府中情況及對話內容講來。

      當講到章惇提出可以直接保薦他進入中書五房下任職,秦觀不由地驚訝萬分,他曾預想過章惇對秦剛的看重,也猜測過對方可能拿出來的價碼,真是沒想到對方的手筆會如此之大:居然會是中書五房這樣的中樞位置。

      當年王安石推行變法,就是安排了自己的得力干將曾布就任檢正中書五房之職。以秦剛一個選官之身,雖說暫時只能以五房里的主事或主書起步,但既然能夠一步進入中樞,又何愁接下來沒有機會啊!

      一旁的秦湛原本是要退出去的,但是關心著這十八叔的前途,站在一邊聽得是羨慕不已:這是什么運氣?不需要考試就能進中書五房任職?!

      “徐之,你對此意下如何?”秦觀問的這話有點遲疑。

      “學生對章相公說道:此事甚大,須回來稟告恩師后方能決定!”

      “啊!”就連秦湛也聽出來這簡直就是當面婉拒的意思,“十八叔你……”

      “哎!當初我賜你表字‘徐之’,就是希望你能遇事而徐徐圖之!可你!……”秦觀聽了后,心頭一震,先是寬慰,后又是氣惱。寬慰的是沒有看錯這個徒弟對自己的真心,氣惱的卻是如此直白莽撞可能會由此影響未來與前途,“章子厚此人重恩卻薄情,他可施恩于你,你卻不可駁其情面。所以,此事你當先以允之,何必如此強硬回絕呢?”

      秦剛微微一笑:“老師既是深知章相公的為人個性,難道以為,我若不提老師,他的許諾后面就不會加上條件?您覺得如果我不明確與老師斷絕關系的話,他會履諾重用我嗎?”

      “這……”秦觀一時語塞。章惇的刻薄無情,他自然早已經知曉,其非黑即白的政治立場也是朝野皆知的事實,“若是能有機會進入中書,徐之你若是什么想法,為師也是可商量的……”

      “沒想法!也不需要商量!”秦剛斬釘截鐵地說道,“師恩不可負,秦剛若為個人前途而叛師背恩,將為天下人所不齒,此為其一。”

      秦湛站在一邊,暗暗對自己的十八叔豎起了大拇指。

      “朝廷選士授官,當得舉賢納才,而不得為一黨之私權或一人之私利。章相公若不因學生出身師承而委之重任,學生自當肝腦涂地、以身報國、在所不辭。但若定以黨派身份相脅,非我族類其心必誅,這樣的官職,秦剛棄之不及。此為其二。”

      秦觀聞之,面色稍緩,但口中仍道:“不管怎么說,還是為師牽連了你。”

      “秦剛曾對章相公說過,‘百姓雖不能治天下,但卻足以評定士大夫治天下的得失。’所以能夠成為秦剛心中秤衡準心的,一定會是天下百姓之心;能夠成為秦剛一生的目標與理想的,必須得是生民眾生的萬世太平!”

      “而此之宏大目標,他章相公本應如此認為,但恩師您又何嘗不是如此認為?蘇大學士又何嘗不是如此踐之?可又為什么實現文治武功的前提,必須就得是你死我活的黨爭呢?”

      對于這個問題,秦觀回答不了;對于拒絕了章惇邀請的后果,他也看淡了;但是,眼前的他,卻有一件事情是十分清楚的:自己這個徒弟沒有收錯!

      “唉!”秦觀長嘆一口氣后,看了看一直還留在書房里的秦湛,對他招了招手。

      待秦湛便走了過來,他抓起兒子的右手,又拉過秦剛的左手,將其二者疊于一處說道:“湛哥你聽著,徐之雖然拜我為師,但我所能教的,不過是文章心法。至于為人處事、甚至治世之道,他卻當得你一世之師!”

      秦湛聽了,毫不猶豫地說:“十八叔一直是孩兒的榜樣,也是孩兒敬重的師長。”

      秦觀寬慰地點點頭,并且補充道:“吾也深知,徐之非食古不化之徒。師道不守、大道不明,更何況如今朝局險惡,黨爭愈烈,有人想混水摸魚,有人想鉆營謀私。當下可謂急風驟雨將至,但只要你我父子同心、師徒共德,何懼他明槍暗箭!”

      秦剛聞之精神為之一振,秦觀性格溫厚,為人純善,又因先前仕途不順,常有消極頹退情緒。而今天因受徒弟事情刺激,竟也萌生了幾分身為師長護犢擔責之心,這恰恰是秦剛所最希望看見的狀態。

      “那今日乃是上元燈會第一天,老師家附近甚是熱鬧,徒兒今天就在這里討口酒吃,飯后陪師父與少母一同觀燈如何?”

      “甚好甚好!”秦觀面色紅潤地贊同。

      飯后,秦剛同秦觀一家四人外出觀燈會。

      小主,這個章節后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更精彩!雖然家鄉高郵每年元宵也有燈會,但也不過一條區區一兩里的縣城主道,各式花燈不過數百盞。哪里比得京城里的這番景象。

      秦剛下午經過的宣德門門外的潘樓街與御街,那是京城燈會最熱鬧的地方,但正因為熱鬧,去的人多,他們一行中,還有戚老太太,所以就不去湊那邊的熱鬧。而就在東華門外的燈會就足以讓人大飽眼福了。

      東華門的城墻上的“燈槊”已經陸續點起。

      這種燈得用一整根約有碗口那么粗的大毛竹,削去周身的枝葉,將頂端破成許多根的細條,兩兩對接,下半部分壓成圓球,上半部分掰成蓮花瓣兒狀。然后就在圓球中插上蠟燭,蓮心處放燈盞。一排排地整齊插于城墻之上,遠觀其高聳入云,頂端朵朵蓮花盛開,照得夜空通明,既有威嚴肅殺之氣,又有節日喜慶風采。

      潘樓街那里的街燈多為開封府雇人扎放,要的是富貴大氣,以迎合晚上,會從皇城里登城樓觀燈的官家、妃嬪們的高興。而東華門外多是各種酒樓、飲食店,為了答謝一年以來的眾多食客們的光臨惠顧,更是為了能夠引來更加火熱的生意,各家商戶也分別是使出渾身解數,在自家店鋪門口,雇人扎造各種造型奇特的花燈。

      就在這一路之上,道路兩邊,各家店鋪的門口多以燈球、燈槊裝扮,而招牌及檐梁處,便見得各式秀氣多樣的絹燈、鏡燈點綴,為招徠生意、更為彰顯店鋪字號的字燈、水燈也特別突出。遇有實力雄厚的掌柜,各式龍燈、鳳燈、走馬燈俱是爭奇斗艷……

      由于秦剛明里暗里的各種接濟與孝敬,秦觀家這個年過得十分舒心,尤其是戚老太太,著了舒適的新衣,佩戴了貴氣的首飾,又在兒孫的攙扶下,慢慢行走于這燈海光影的浮動之中,臉上的笑容從出門之后,就沒有消退過。

      秦觀看著燈火不絕的街景,不禁微笑著對秦剛說:“如此良辰美景,徐之可曾會有什么偶得佳句吟來一聽?”

      秦剛笑道:“要說元宵佳句,蘇大學士在密州所作的那篇《蝶戀花》,已讓人望其項背,難以企及了。”

      秦觀點點頭,信步背誦出蘇軾的這首詞句:

      “燈火錢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見人如畫。帳底吹笙香吐麝,此般風味應無價。

      寂寞山城人老也!擊鼓吹簫,卻入農桑社。火冷燈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老師一句‘明月如霜,照見人如畫’,以情寫景,確是神來之筆法。”

      其實秦觀在前兩年的元宵節也曾填得一首《蝶戀花》。

      今歲元宵明月好。想見家山,車馬應填道。路遠夢魂飛不到。清光千里空相照。

      花滿紅樓珠箔繞。當日風流,更許誰同調。何事霜華催鬢老。把杯獨對嫦娥笑。

      可以看出,同樣是異鄉思念,同樣是傷懷感時,秦觀多少還是缺了蘇東坡的那份豁達與文字的透暢之力。

      秦湛卻過來說道:“師公之作雖好,但是元宵諸詞中,我還是認為六一居士的《生查子》為最佳。”

      說完,他便搖頭晃腦地背誦而出: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果真是少年心性,更加關注在這元宵佳節之際可互訴衷腸的男女情愛之句。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2.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最近日本韩国高清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