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建本來只想給毛知軍送點剩下的松花蛋,不想得知了軍衙如今最發愁的秋賦查賬問題后,便對毛滂立下保證,說這些賬簿如果改用了他們的新式記賬法,核查一遍,不過只需三四日的功夫。
毛滂大喜之下,便拜托其趕緊去找秦剛調人過來幫忙。
談建從軍衙去秦家,找到秦剛匯報了此事,匯報時,心里卻有了一些不太篤定,最后有點遲疑地問道:“大哥,我是不是擅作了主張?給你惹出事情了?”
秦剛卻問道:“那你跟我說說,你當時怎么想的,為何要去主動攬下這件事情?”
談建抓抓頭說:“反正我是聽金參軍說,這幫底下的官吏就想倒逼著毛知軍下令,去向老百姓再多征收一遍羨耗。這事情可不能這樣子做,明明是有人在里面過手撈錢,現在他們不是想著把這些蛀蟲挖出來,反而是把這損失轉嫁到老百姓身上。毛知軍不同意,他是好官,是為老百姓著想的好官,所以我就想幫他。”
秦剛聽了后,贊許道:“你都已經是這樣子想了,我哪里會怪你多事了呢!你要記住,在我們這里,不管是新式的記賬法,還是其它的什么新法子,每一種想出來的新東西,都是希望能夠幫助大家解決麻煩,讓大家日子過得更好一些。所以這事情,你做得好,大哥全力支持你。”
“是嘛!”談建得到了贊揚后非常開心,“那你得幫我調幾個賬房過去。”
“好的,反正時間也不長,你可以直接先把莊上的幾人都調過去。這事由你統一協調,直接去辦就好了。而且,如果這次軍衙中查賬,我們的新式記賬法一旦能夠立功,不僅會有表面的獎賞,更重要的是,這種方法就極有可能得到更多的認可與推廣。這自然也是一項大的收獲。至少,以后想在賬里搗鬼作假的人也就沒那么容易了!”
于是,談建在得了秦剛的點頭后,便風風火火地忙起來了。
先是從莊上把之前印刷好的大批空白賬簿都調了來,好在這些都是通用的表格,之前在印坊里訂購了大批,這次的用量是足夠了。
然后帶著四個賬房,一起返回了軍衙。
談建與這四人,每人再各帶兩名吏員,指導著他們用新的表格紙對原先的賬簿進行重新謄錄。
一開始,這些人自然是一百個不情愿,甚至有人公開叫板:“金參軍,若按原本的進度,我們再連夜多趕趕,好歹也能先理出兩三個鄉里的賬冊,趕在上繳賦稅前,可以少征收些羨耗。可現在,你讓我們按照這種從沒見過的記賬法重新謄錄,多花費了這么多的時間,這豈不是更是白白地浪費許多時間嘛!”
“哼!”金參軍倒不客氣,“現在倒是想連夜趕了?不要多問,剛才知軍已經說了,這里所有人都得聽這位談掌柜的指揮做事。而至于新的記賬能不能完成任務,此事無須各位負責,也不需要你們擔心。”
無奈,大家只能低頭做事。
其實這里的幾位吏員都是整個軍衙里最精于做賬之人,在談建等人的指點下,他們開始抄錄了幾頁賬冊后,立刻就能體會到這種復式記賬法的好處所在:
收益、支出分欄列出,每頁的底部會有當前匯總。原先雜亂無序的流水賬,立刻在新的賬單表格里面顯得清晰可查。
甚至有人在謄錄的過程中,就已經直接看出了一些明顯差錯的地方。
待得有一兩本新賬簿抄好后,談建便帶著金參軍詳細解釋了一番這種新賬目的用意與說明。
果然,在每一頁的局部匯總數據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到底是哪一行、哪一項出了差錯?定位查找便變得十分輕松。而只要拿著發現差錯的地方,再去拿著原先的流水賬簿記錄一比對,到底是誰出的錯,甚至是誰在里面作的手腳,就連金宇自己,也能看得一目了然了。
金宇大喜之下,連忙叫人去請知軍。
毛滂很快就趕過來了,金宇拿著已經謄好的兩本新賬目,翻出就在剛才自己便可以看出的幾處差錯,然后再去拿著原先的流水賬一對比。
看到結果的毛滂,臉色立刻沉下來了:“果然他們都不肯配合來查賬,原本這里面果真是問題多多啊。這樣,這兩天就辛苦談掌柜帶人幫著細細檢查了。金宇,你可以讓刑房的人先做做準備,接下來,我們要好好與這幫蛀蟲們交流交流。”
這邊,談建看著謄抄的事情執行得挺順利,便安排一起過來的其中兩名賬房,開始對重新謄錄好的賬簿進行核算了。
而在場的人,也迅速被他們帶過來的新式算盤吸引了——就是前面在小九章算術書中提到過,這種算盤的每列都只保留了五顆算珠。
就這一點小小的區別,立刻就顯得他們用的算盤更加精巧簡便。
而且,所謂的“一旦點破,道理立現”,在場之人立刻都發現,精簡掉了上下一粒算珠,并不影響他們實際計算過程中的應用。
在得知連這新式的算盤都是秦剛所提出改造的,毛滂不由地更加感慨了。
小主,這個章節后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更精彩!由于吏員越來越信服,他們進展的速度也不斷加快。不過四日左右的功夫,所有的賬簿都按照新式記賬法,抄出了一整套的副本。
而談建帶來的四位賬房,這幾天已經就對著先謄錄好的賬簿,進行了差不多要有一半左右的核查。
每一個有疑問、有錯誤的地方,都已經做好了明顯的標記。
金宇拿到了這些作了標記的地方,再對照著舊賬簿上面的流水,板著臉記錄下了一大堆明確的姓名、后面跟著的,就是一些觸目驚心的數據。
這天,毛知軍下達了指令,召集全軍各鄉負責秋賦征收的官吏盡數到軍衙這里聽宣。說是將會對今年秋賦征收的虧空問題,給大家作一個初步復查結果的交待。
一開始,召集而來的這些基層吏員們都是一副無所謂的表情。這歷年的稅賦征收,哪次不是一盤亂賬啊。
這次新來的毛知軍,就算是自己想做兩袖清風的清官,但是也不要阻擋了底下人平時發財撈好處的道路嘛!
大家都是多少年摸打滾爬過來的,那么多的鄉村,那么多的農戶,這一筆筆的稅賦收繳上來時,只要在記賬的時候,這里把開支多添一筆,那里把收入改一改,這中間可以做手腳的地方也太多了,然后大家就可以把該得的好處各自瓜分掉。
至于最后報到官府的總體數字合不上,那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這么大的地方,出現的所有問題,都是可以用損耗來解釋的嘛!
這之前的知軍也是一任一任地來往,哪個人哪一次不都是開頭口號喊得震天響,要查賬、要核對,可是到了最后,還不都是乖乖地捏了鼻子任由他們這幫胥吏擺布。
拍不攏的數字,最省事的方法就是再加一道政令,攤派到老百姓的頭上。
這樣子的話,最終大家都能在底下分得了錢,最終對上的要求也能對得上好交差。至于老百姓在這件事里面兩輪吃虧,那又根本就不個事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