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風流大宋 > 第44章 夢溪辯

      第44章 夢溪辯

      秦剛與鄒放正走入菱川書院,就聽到正堂之中幾名學子為著揚州書局新近出版的一套書籍而爭論。

      而這套書籍,居然就是后世鼎鼎大名的《夢溪筆談》,而其作者,便就是此下謫居于潤州的沈括沈存中。

      自沈括因永樂城兵敗而被貶,基本結束了他的政治生涯。他先后到了隨州、秀州,最后于元佑四年遷居至潤州,在夢溪園里隱居,并開始潛心創作《夢溪筆談》。

      而此時已是元佑八年,聽聞這部鴻篇巨著已然問世,秦剛不由地一陣欣喜涌上心頭。

      要知道《夢溪筆談》曾被后世譽為“中國科學史上的里程碑”,是唐宋以來的中國人對于自然、社會、科技以及人文現象觀察后,最重要的集大成者之書籍。

      當然,此時的秦剛也只能按捺住心頭的激動,只是頗有興趣地與鄒放一道,靜靜地立于眾人的身后,聽聞堂中的辯論。

      在陸陸續續的爭論發之中,聽得出支持那位被稱進明的學子的聲音要稍顯多些。

      畢竟像《夢溪筆談》這樣一部多達二十六卷之多的巨幅叢書,一是文體涉類龐雜,按時人習慣的“經史子集”的書籍分類標準來看,似乎放在哪里都不是覺得太合適。

      二是書里所記載反映的內容,遠遠超出了當時讀書人的一般理解范疇,總覺得它完全偏離了經義大道,多少會引發各種不解,甚至會是激烈的反對觀點。

      “夢溪丈人之書,其實可列入子部。我看此書,觀天地之萬象,錄世間的細微,頗有秦秋諸子百家之氣度。而這儒學大道,莫不脫于解經釋子之說也!”突然出現的這一聲音,又給一度陷于弱勢的一派注入了新的信心與力量。

      鄒放此時小聲告訴秦剛,說此話者,正是該書院山長喬襄文。秦剛趕緊循音看去,卻見此人雖為山長,卻是混跡端坐于眾位學子之中,約摸三十多歲的模樣,長就了一副慈眉順目之面容,倒是并沒有多少想像中的那種學者師尊的威嚴氣息。

      發完畢,也沒有那種身為山長欲求“一錘定音”的感覺,似乎卻是有一點“拋磚引玉”的再起話題之意思。

      果然,立刻便有學子反駁:“即使列入子部,這諸子百家,除卻孔孟之圣道,其余不過都只是一家之,譬如楊墨之道,不過邪說誣民,充塞仁義也。”

      “非也非也,六經為儒家之源,更為諸子之源。堯舜二帝,禹湯文武四王,莫不為諸子百家所推崇。”

      “沈存中,壬人也!”這句對沈括的評價出自于曾經提拔他的王安石之口。此時雖是元佑年間,但淮南之地認同王安石的學子還是不少的。

      眼看話題的討論開始偏向于對于作者的為人品性評價時,喬襄文顯然是看見了鄒放兩人,也隨即想到,立于他身邊的那位年輕人應該就是之前通知他時所說的秦剛了,便趕緊站了出來,對他倆一拱手道:

      “二位貴客到訪,未曾遠迎,還望恕罪。今日正逢今我山堂辯會,蓋因潤州夢溪丈人沈朝散注,沈括官至朝散郎,是以對其尊稱的《夢溪筆談》一書而起,不知貴客對此書可有見教?”

      堂里齊唰唰地一下子轉過來的眼光中,多數學子是認識鄒放的,所以,他們此時更加關注的,卻是居然比他們還要年輕的秦剛。

      秦剛一愣,心想:莫不是喬襄文以此為題的一個當面測試嗎?

      對于《夢溪筆談》的成就、價值以及數百年之后的高度評價,他自然是了然于胸的。但是眼下卻是這部書籍剛剛推出的時期,又是處于科學尚未昌明的古代,自己能用怎樣的語與觀點,來取得目前正在激烈辯論的眾人認可呢?

      一時之下,便有兩句詩句涌上了他的嘴邊,他便隨口吟道:“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聽得這兩句詩,眾人不僅一愣,反應快的人咀嚼幾遍后便覺得其中所的大有道理。

      秦剛再對眾人一拱手后道:“我等讀圣賢書,當謹記夫子所云:‘君子欲訥于而敏于行’。經義大道,莫不可舉諸身邊皆適之。今要評價《夢溪筆談》一書,為何不若引其記載,而各自驗其果耶?由此是非曲直,必將會有定論。”

      秦剛的這一番回復可謂是滴水不漏,既沒有冒失地出肯定沈括這部書籍,更沒有貿然地進行否定。而是引用了當時學子們難以反駁的圣人經典觀點予以佐證。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鄒放卻顯然一下子被開頭的詩句所吸引,喃喃重復了一下,復而笑道:“秦承務詠得好詩句,只是老朽所知,此書乃有二十幾卷,你我若要凡事都去躬行,何時是始終呢?”

      秦剛先是對自己脫口而出的這兩句詩有些擔心,好在細想幾下后,記得應是此時還未出生的南宋詩人陸游所作,便暗叫一聲萬幸,然后對鄒放的疑問笑而答之:

      “《夢溪筆談》一書,莫不過沈存中一人之行之聽之思之記,而你我之讀者之人,天下何止千人萬人,所居之地無論西東,只需擇身邊可見事物,對其驗之證之,又有何不可呢?”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精彩內容!簡簡單單幾句話,竟然說得在場的眾人若有所思起來。是啊,既然書上記載了這么多的內容,總有一些是我們身邊可見可觸或可驗之事,與其空耗嘴皮相互激辯,還不如自己親身去試驗一下、體驗一番呢。

      還是喬襄文走過來施禮道:“在下菱川書院山長喬襄文,想必這位小官人便是大名鼎鼎的高郵秦承務吧?”

      秦剛連忙回禮道:“不敢不敢,學生秦剛,見過喬山長。”

      聽得秦剛自報其名,眾位學子之中頓時一陣低低的驚呼之聲,顯然是早有所聞。

      鄒放卻是呵呵一笑道:“僖老既有一問,可對承務郎的回答滿意否?”

      喬襄文卻凝神贊道:“果然是百聞不如一面,都道秦承務少年英才,今日對我等書評之辯,竟是聞所未聞之理,卻俱是深明大道之。只一句‘絕知此事要躬行’,便當為我等學子之勸學良。爾等可要謹記且謝過秦承務。”

      “學生謹記,多謝秦承務!”眾學子也皆異口同聲地說道。

      既然已經說到這里,喬襄文索性散了這場辯論,將秦剛與鄒放請入內堂,又讓人奉上茶來。

      雙方再次見禮,又對彼此之間的“承務”、“山長”等稱呼來回堅持推托了三兩回。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2.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最近日本韩国高清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