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開種蓼藍的那十畝地,剩下的地里都有要采收的莊稼,大部分是水稻,有一小部分是玉米。
劉貴他們早就把自家的糧食從地里收回去了,眼下可以把全部的心力都放在喬家糧食的收獲上,因為水稻和玉米都不能等,喬安便和劉貴商議了一下,最后決定水稻和玉米同時進行收獲。
水稻要先割下來打成捆才好用拌桶把稻谷從稻穗上打下來,程序比較多,需要的人自然也要多一些。玉米比起水稻來要稍微好收獲一些,只需把帶殼的玉米棒子直接扳下來運到曬壩上,而后再把玉米桿子砍下來打成捆等曬干后就可以運回家當柴燒了。
以前喬家的玉米都是連棒帶殼的收回去,等秋收后再來慢慢的搓,可今年喬安有事要忙,實在是分不開身,所以就要提前把玉米搓下來。
搓玉米是個不繁瑣但比較累人的活計,需要不少的人手來幫忙才能在最快的時間里把玉米粒全部搓下來。可長工們都要在稻田里忙活,實在是分不開身去曬壩上搓玉米,于是喬安想到了請人幫忙!
喬安要請的不是別人,而是各家各戶還未成年的孩子。
秋收期間,大一點的孩子會去地里幫忙,但稍小一點的或者家里有弟弟需要照顧的,都是在家待著的。
喬安請人幫忙也不是白請的,直接明碼標價,搓十個玉米棒子一文錢,但必須是大的那種,小個頭和沒長好的那個玉米棒子不算。
這話一傳出去后西河村幾乎所有符合條件的孩子都來報名了,這可是他們為數不多的能賺錢的機會,而且還不用擔心安全問題!
喬然知道這件事后也很心動,十個玉米棒子一文錢,搓一百個就有十文錢,兩百個就是二十文錢,這都快抵得上大人們在鎮上去做半天的活計了。
喬安得知喬然也想去搓玉米棒子賺零花錢時微頓了一下,而后就答應了,不過他提前就和喬然說好了,他不會徇私,喬然搓多少玉米棒子就是多少錢。
喬然連連點頭,他本來也沒打算讓大哥徇私。
于是從喬家秋收的第一天下午開始,曬壩上樹蔭底下就多了許多的孩子在那搓玉米,喬然、三寶以及林峰也在其中。
“周毅,一百二十八個,算一百三十個。”
“郭安平,一百零七個,算一百一十個。”
...
“喬無恙,二十六個,算三十個。”
“林峰,八十八個,算九十個。”
傍晚,喬安從水稻田里回來后就和徐青陽來曬壩上給孩子們算一天的工作成果了。每數完一個孩子身后的玉米芯喬安就會大聲的說出來,而后徐青陽就把相應的銅板拿給那個孩子。
孩子拿到錢之后都激動得兩眼放光,他們居然真的賺到錢了!
“喬叔,我明天早上一早就來!”周毅把錢翻來覆去的數了好幾遍之后才戀戀不舍的放進口袋里。半天的時間他就能賺十三文錢,那如果是一天的話豈不是能有二十幾文錢?如果能多做幾天,他就有錢去買新的毛筆了!
周毅現在已經不是兩年前那個貪玩的小孩子了,讀書兩年,他已經懂事了很多。且不止是周毅,西河村大部分的孩子都比兩年前懂事了很多。
喬安高興的應了一聲,“好啊!明天還在這里。”小孩子勞動力有限,但架不住他們人多。而且小孩子還有一個非常奇怪的特質,那就是同齡的孩子越多,他們做事的積極性就越高!
周毅開口說了明天還要來的話之后,其他的孩子們也都爭先恐后的說:“我明天早上也要來!”
“我也是!”
“我們一起!”
喬安一一都答應了下來。等把最后一個小孩子的工錢發完了之后,大部分孩子們就結伴回家了,只少部分還等在曬壩上,因為他們的雙親還在曬壩上收糧食。
在喬安和徐青陽給孩子們發工錢的時候,劉貴已經帶著人把已經搓下來的玉米粒用麻布口袋收起來了,和還沒有搓下來的玉米棒子堆放在一起,用厚實的麻布遮住,再用稻草在上面覆蓋一層,最后用石塊壓緊。
沒有把糧食收回家是因為他們已經預測過天氣了,明天還是晴天,反正明天還要搬出來曬,就沒有必要搬來搬去的麻煩了。
水稻的處理辦法和玉米一個樣,等把所有的工作都做好以后,劉貴不放心的又檢查了一遍,這才帶著長工們各回各家。
劉貴他們收糧食的時候喬安和徐青陽也沒閑著,他們把曬壩上已經數過的玉米芯全部用鏟子鏟到到竹筐里挑回去,玉米芯也是比較好燒的柴火,可不能浪費了。
到最后一挑時,徐青陽主動拿起了扁擔,讓喬安把鏟子拿回家就是。喬安便把鏟子拿在手里,沖不遠處的喬然他們喊了一聲,“然哥兒,三寶,回家了!”
“來了!”喬然連忙應了一聲,把今天賺到的錢放進荷包里,一手牽一個的跟上喬安的步伐。
他今天賺了十文錢,不算多,但也不少,喬然很是心滿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