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頓飯的時間做緩沖,楊博和李煦兩人總算是接受了現實。
飯后把一切都收拾整理了之后,喬安泡了茶,幾人一同坐在堂屋里,喬然則帶著三寶去睡午覺了。
“今日過來還有一件事想和你們商議。”李煦淺抿一口茶之后道,“我和楊博想建一所學堂。”
“建學堂?好事啊!”他們這地方又偏又窮,以前只有喬爹開了一個學堂,但這個學堂也不算很正規,因為它是由西河村的祠堂單獨空了一間屋子出來,因為地方不大,能容納的學生也不多,“外祖和我提過很多次了,想把李家村的孩子也送過來讀書,可西河村實在是沒那么多地方。”
喬爹在的時候還會收一些楊家村和李家村的孩子,可徐青陽接手學堂后就沒有收了,因為他還沒有功名。
徐青陽聽了卻不像喬安那么高興,“師兄,你們深思熟慮過了嗎?”
徐青陽的話讓喬安覺得莫名其妙,他不懂徐青陽怎么會發出這樣的疑問。
“深思熟慮過了!”李煦認真的回答道:“我和楊博雖然已經考中了舉人,但天下之大,舉人數不勝數,如果貿然前去參加會試,我和楊博都沒什么把握。”
“再者...”李煦說得欲又止。
楊博就沒有那么多顧慮了,反正在場的也沒有外人,“再者讀書多年,家中實在是拿不出什么錢了。”上京的費用可是一大筆錢,楊家和李家都拿不出來,因為楊家村和李家村并沒有像東河村那樣有個賺錢的技藝,他們還是靠種地和打零工來賺錢。
“所以我和李煦就想著建個學堂,賺點錢的同時好好沉淀一下,爭取一次就中!”楊博信心滿滿的說著,他和李煦考中秀才后也是這么做的,厚積薄發。
“還有另一個原因是因為我們也想回饋一下鄉里。”他和楊博讀書以來鄉親們也幫襯了許多,如今他們有能力了,自然想給孩子們多一個選擇。
“我爺爺不知道在我耳邊念叨了多少次西河村的孩子有福氣了,他很羨慕西河村的孩子們都有書念。”楊博的耳朵都被楊村長念出繭子來了,所以李煦把這個提議和他說了之后,楊博立馬就答應了。
徐青陽以為兩位師兄會趁熱打鐵,直接上京參加會試,不過兩位師兄說得也很有道理,上京的費用確實需要一大筆,這筆錢不是普通農家戶能順便拿得出來的,“既然師兄們已經深思熟慮過了,我也就沒什么疑問了。修建學堂是好事,不知師兄們可有章程了?”
“我們就是為這個來的!”楊博直道:“大概的想法已經有了,但還是想和你商議一下。我和李煦的想法是楊家村、李家村和西河村集資修建一所學堂,學堂修建成之后只招收楊家村、李家村和西河村的孩子,上課的事就由我們三個人來。”
楊博指了下李煦和徐青陽,繼續道:“我和李煦負責那些想要參加科舉的學生,小師弟就給孩子們啟蒙。”徐青陽身上還沒有功名,只能給孩子們啟蒙。
聽了楊博的話后喬安立即和徐青陽交換了一個視線,徐青陽道:“師兄們這是不想和東河村扯上關系?”不管是修建學堂還是招收學生,楊博和李煦都把東河村的人排除在外。
“是!”李煦直接承認了,他就是不想和東河村的人扯上什么關系。
以前東河村沒少欺壓附近的幾個村子,自以為高人一等,前不久更是和他結了仇,李煦看不慣東河村的人很正常。
“小師弟,不瞞你說!整個東河村我就看你順眼。”反正在場的也沒外人,楊博就有什么就說什么了,“以前還能看在你的面子上忍一忍,可現在你已經是西河村的人了。”他還忍個毛!
“咳!”李容沒忍住輕咳了一聲,雖然在場沒有外人,但話也不能說得這么直白,隔墻有耳的道理不懂嗎?
楊軒也不滿的瞪了自家哥哥一眼。
一連被兩個哥兒瞪了,楊博訕訕的把嘴閉上了,不過他想說的已經說了。
“不算東河村就不算吧!”喬安也對東河村的人沒什么好感,“就三個村子加起來也有不少孩子了。”
“拋開這個問題外,還有幾個問題需要解決。”李煦只是把想建學堂的想法和楊博說了,還沒有和李家村的村長說,李煦的打算是先把一切問題都商量出解決辦法了以后再告訴村長,免得大家空歡喜一場,“第一個問題是建學堂的錢從哪里來?”
“我和楊博初步的想法是由三個村子的村民集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