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城的“戰略決策室”里,全息屏上同時投射著三張地圖:一張是環太平洋板塊運動預測圖,紅色區域標注著“高風險斷裂帶”;一張是深海聲吶掃描圖,“龍宮”基地周圍的漩渦被標為“異常能量源”;第三張則是宇宙深空的星圖,“諾亞”日志中的地外信標在仙女座γ星團的位置閃爍。
凌夜站在主位前,黑色風衣下擺垂落,腕間的“時空之心”吊墜泛著幽藍微光。他的左側是龍武,這位特種兵王正盯著板塊地圖,指節捏得發白;右側是秦婉,醫學家的白大褂上還沾著實驗室的試劑,眼神凝重;下首坐著葉嵐、凱瑟琳、伊萬諾夫,以及情報部的艾米莉亞。
“三條線索。”凌夜的聲音沉穩如鐵,“星外信號、深海信標、板塊危機。我們需要決定,帝國的資源該優先投向哪里。”
“我建議優先板塊危機。”凱瑟琳率先開口,“地質災難是‘立竿見影’的威脅。如果太平洋板塊提前碰撞,沿海城市將在三年內被淹沒,十億人無家可歸。而‘凈化之源’的產能目前只能覆蓋核心區,無法應對如此大規模的災難。”
“深海信標呢?”伊萬諾夫敲了敲桌子,“‘龍宮’的異常信號越來越強,前幾天我們派出的深潛器差點被‘深海守衛’撕碎。如果那里藏著‘創世者’的秘密武器,放任不管可能后患無窮。”
“星外信號更危險。”葉嵐調出“諾亞”日志的翻譯文本,“日志里說,‘當星辰歸位,創世者將歸來’。如果地外信標是‘召喚信號’,一旦觸發,可能會有更強大的‘新神’降臨——比‘完美進化體’恐怖十倍。”
凌夜的目光掃過眾人:“我理解你們的擔憂。但我們要算的是‘投入產出比’。”他指向板塊地圖,“板塊危機的解決需要‘地質監測網絡’‘抗災建筑材料’‘大規模人口轉移’——這些都需要現有的技術和資源,短期內可見效。”
“深海信標需要‘星鋼’合金、‘時空之心’的深潛設備,以及對抗‘深海守衛’的武器——這些我們可以逐步研發,但至少需要半年時間。”
“星外信號則需要‘星海計劃’的探測器、‘萬物解析’的星際通訊破譯技術,以及……與‘創世者’正面交鋒的實力。”凌夜頓了頓,“以我們現在的力量,貿然探索星外信號,可能引火燒身。”
他拿起激光筆,指向板塊地圖上的“華北平原”:“這里,是帝國的核心區。如果板塊運動導致華北平原下沉,我們將失去80的糧食產地和工業基地。所以,第一步,啟動‘大地守護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