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泥灣農場的清晨,秦婉蹲在田埂邊,指尖輕觸一株稻苗。葉片上的水珠折射出晨光,她瞇起眼——這株稻苗的葉脈比普通品種更粗壯,葉尖泛著淡淡的金色。
“秦醫生!”農場管理員老張頭扛著鋤頭跑過來,“您快來看!昨天剛撒的‘凈化劑’,今天稻苗就長了半寸!”
秦婉站起身,望著整片泛著綠意的農田。三個月前,她和蘇醒的“創世”科學家團隊在實驗室里用“星鋼”催化劑合成了第一滴“凈化之源”——那是一種淡藍色的粘稠液體,能分解土壤中的重金屬和輻射殘留。但當時的合成成本極高,一小瓶足夠買下整座小型農場。
“老張頭,把土壤樣本拿去檢測。”她轉身對身后的助理說,“重點測鉛、鎘、銫三種元素的含量。”
“不用測了!”老張頭興奮地揮舞鋤頭,“上個月這片地還是‘黑土’,種啥死啥。現在您看——”他扒開表層土壤,露出底下深褐色的土層,“翻土機剛翻出來的,用手摸都不扎手!”
秦婉蹲下身,抓起一把土。指尖傳來的觸感比記憶中輕了三成——這是土壤團粒結構恢復的標志。她想起三天前在實驗室,當“凈化之源”與“創世”科學家帶來的“地脈菌”混合使用時,原本渾濁的培養液突然變得清澈,里面的重金屬離子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沉淀。
“秦醫生!”葉嵐的聲音從身后傳來。她抱著平板,額角沾著實驗室的灰塵,“我破譯了‘星門’代碼里的能量模型,和‘凈化之源’的反應方程式高度重合!它們的核心都是‘空間折疊’——前者是折疊空間跳躍,后者是折疊污染物分子結構!”
秦婉眼睛一亮:“也就是說,‘凈化之源’可以大規模應用了?”
“理論上是的。”葉嵐調出數據,“但需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地脈菌’的培養速度,目前實驗室每天只能產出50升菌液;二是‘星鋼’催化劑的消耗,每升‘凈化之源’需要消耗10克‘星鋼’——我們的儲備只夠用三個月。”
“凱瑟琳那邊怎么說?”
“她已經在改造煉鋼廠了。”葉嵐指了指遠處的煙囪,“用空間里的‘時間泡’加速鋼鐵冶煉,預計下周就能產出第一批‘星鋼’合金板。另外,她發現‘星鋼’在高溫下會釋放一種特殊輻射,剛好能促進‘地脈菌’的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