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城東郊的建筑工地上,巨型起重機正將一段銀灰色的“星鋼”軌道吊裝到路基上。工人們穿著印有“帝國基建”標志的工裝,喊著號子,將軌道精準對接。龍武站在工地中央,手持戰術平板,實時監控著施工進度:“軌道誤差不超過2毫米,符合設計標準!”
“龍隊!”通訊器里傳來葉嵐的聲音,“‘晶能運輸車’的原型機已完成測試,最高時速120公里,載重五十噸。明天就能交付基建部。”
龍武咧嘴一笑:“好!等軌道鋪到西境,這些‘鐵疙瘩’就能把西境的糧食、礦石運到主城,再把主城的工業品送過去——帝國的經濟動脈,就要打通了。”
這一幕,是凌夜“交通復興計劃”的縮影。自聚變電站并網以來,帝國以“星鋼”和“晶能技術”為核心,展開了規模空前的基礎設施建設。
道路與鐵路:鋼鐵動脈的新生
在北方荒原,一支由“巨熊”伊萬率領的工程隊正穿越雪地。他們駕駛著改裝后的“雪地履帶車”,將“星鋼”路基板一塊塊鋪在凍土上。“這種鋼材抗寒性是普通鋼鐵的三倍,就算零下四十度也不會開裂。”伊萬拍了拍路基板,聲音洪亮,“等這條‘北方大動脈’修通,西伯利亞的資源就能源源不斷運到帝國。”
在中原腹地,基建部的技術員正調試“智能軌道系統”。秦婉站在控制臺前,看著全息屏上的軌道地圖:“軌道內置了‘萬物解析’優化的傳感器,能實時監測負載、溫度和異物。如果有變異獸闖入……”她按下按鈕,一段軌道突然彈出電磁屏障,“就能瞬間攔截。”
“這比末世前的高鐵還智能。”旁邊的年輕技術員驚嘆。
秦婉笑了笑:“因為我們用了‘諾亞’號的‘空間能量緩沖’技術。軌道的自我修復功能,能讓它在受損后24小時內自動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