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的鐵皮屋頂在秋風中發出“嘩啦”的聲響,蘇清雅站在臨時搭建的管理室內,指尖在黑板上快速劃動,留下一行行工整的字跡:“貢獻點制度試行條例——第一條,所有成員通過勞動、戰斗、建設、服務、科研獲得貢獻點;第二條,貢獻點可用于兌換食物、衣物、住宿升級、醫療優先權……”
圍在她身邊的,是基地里最年輕的五個幸存者。他們中最小的不過十六歲,最大的也不過二十出頭,都是末世前剛畢業的學生或職場新人。此刻,他們的眼睛里既有緊張,又帶著期待——這是基地第一次建立系統的管理制度,而他們,將成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小雅,這樣會不會太復雜?”站在門口的龍武皺了皺眉。他穿著洗得發白的戰術服,腰間別著戰術匕首,高大的身影幾乎擋住半扇門,“這些人剛從廢墟里逃出來,連飯都吃不飽,哪懂什么‘貢獻點’?”
蘇清雅抬頭,眼尾還沾著昨天給傷員包扎時蹭的血漬。她推了推鼻梁上的平光鏡,聲音溫和卻堅定:“正因為不懂,才需要簡單明確的規則。龍隊長,你帶他們去倉庫領過物資,知道現在最缺的是什么嗎?不是食物,是‘秩序’。”
凌夜的聲音從通訊器里傳來,帶著一貫的沉穩:“小雅說得對。制度不是為了約束,是為了讓每個人知道——付出多少,就能得到多少。龍武,你負責監督執行,有不公平的情況直接向我匯報。”
“收到。”龍武應下,轉身對年輕人們拍了拍手,“走,先帶你們去領今天的基礎物資。”他走在最前面,戰術靴踩在水泥地上發出“咚咚”的聲響,像敲在每個人的心上。
下午三點,基地的物資發放點排起了長隊。二十三個幸存者手里攥著“貢獻點登記本”,眼神里帶著忐忑。排在最前面的是個戴眼鏡的男生,他攥著本子,手指因為緊張而泛白:“我……我今天幫廚房劈了柴,算不算勞動?”
“算。”蘇清雅站在登記臺后,翻開他的本子,“劈柴十公斤,記五點。”她在“勞動”一欄畫了個勾,抬頭對他笑了笑,“下次可以試試幫秦醫生整理藥材,那是技術服務,能多記兩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