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詩酒趁年華:我靠文抄走上巔峰 > 第165章 主動請纓,外放知縣

      第165章 主動請纓,外放知縣

      梅苑一晤,梁婉清那番“以退為進”的剖析,如同暗夜中的明燈,為蕭景珩指明了破局的方向。他反復思量,愈發覺得此策乃是當前困境下的上上之選。留在京師,固然能時刻處于權力中心,卻也意味著時刻身處風口浪尖,需耗費大量心力應對無休止的明槍暗箭,難以真正沉下心來積累根基。而外放地方,看似遠離中樞,卻是一片可以憑實干建功立業的廣闊天地。

      決心既定,蕭景珩并未急于行動。他先是仔細查閱了近年來的《邸報》與吏部考核記錄,了解哪些州縣政務繁重、亟待治理,哪些地方位置關鍵、易于做出政績。同時,他也暗中通過周秉正等較為可靠的渠道,探聽元景帝近期對吏治、民生問題的關注焦點。經過一番周密準備,他精心撰寫了一道奏疏。

      奏疏辭懇切,情理交融。開篇先感念皇恩浩蕩,使自己得以從一介書生躋身翰林,侍奉天顏。繼而筆鋒一轉,談及自己雖蒙圣眷,然深感“未經州縣,不諳民情”,于國計民生之艱難、地方政務之繁劇,缺乏切身體會,常恐“識見淺薄,有負圣恩”。接著,他引經據典,闡述“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將必發于卒伍”之理,表達自己不愿安享清貴,渴望“深入民間,體察疾苦,歷練政務,以增才識,以報陛下”的強烈愿望。最后,他明確請求陛下“俯允臣之所請,放臣至一緊要州縣,任親民之官,俾臣得效犬馬之勞于地方,他日若有所成,再圖報效于朝廷”。

      這道奏疏,既表明了忠君愛國之心,又展現了謙虛務實的態度,更暗合了元景帝一直以來對官員需有地方歷練的用人理念。蕭景珩選擇在一次常朝后,通過通政司將奏疏呈遞了上去。

      奏疏送入大內,立時在小小的范圍內引起了波瀾。元景帝在養心殿覽罷奏疏,沉吟良久。他欣賞蕭景珩的才華與銳氣,本有意讓其在京中翰林院、乃至日后入六部多加歷練,以備大用。然而,蕭景珩這份主動請纓外放的勇氣和見識,卻更讓他感到驚喜。在他看來,一個不戀棧京師繁華、敢于投身艱苦地方磨練自己的年輕官員,才是真正可堪造就的棟梁之材。

      “不慕虛名,求真務實,此子確有過人之處。”元景帝對隨侍的司禮監太監感嘆道。他隨即召來首輔趙崇明及幾位閣臣商議。

      趙崇明聽聞蕭景珩自請外放,初時一愣,隨即心中冷笑。在他看來,這無疑是蕭景珩在京師壓力之下,被迫采取的退縮之舉,正好可將其調離權力中心,削弱其影響力。他自然不會反對,反而在御前故作公允地說道:“蕭侍講學士有此志向,難能可貴。年輕人確需地方歷練,方能成大器。只是,外放何地,需慎重考量,既不可過于偏遠艱苦,挫其銳氣,亦不可過于安逸繁華,失卻歷練之本意。”

      他心中盤算,最好是將蕭景珩放到一個看似中等、實則積弊已深、關系復雜、難以出政績的地方,讓其陷入泥潭,難以自拔。其他幾位閣臣,或附和趙崇明,或出于公心,建議選擇政務較為繁重但尚有可為的州縣。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2.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最近日本韩国高清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