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是傳統物流。”陸炎藝指尖點在科創園與港口之間的空白帶,“
這里規劃了一塊倉儲用地,我們可以用物聯網管理庫存,對接園區企業的生產系統,做到按需配送。
再跟鐵路部門合作,把那條老
鐵路的貨運支線改造一下,集裝箱直接從云倉運到港口,比公路運輸省30%成本。”
她翻出下一份文件,是和幾家科創企業的意向書:“他們缺的不是運輸車隊,是供應鏈解決方案。
比如一家做精密儀器的,原材料要恒溫運輸,成品要實時追蹤庫存,這些第三方物流滿足不了。
我們做‘科創+物流’,把云倉當成他們的‘移動倉庫’,按訂單量收費,比租固定倉儲靈活多了。”
陸炎琪看著意向書上的企業名單,都是些正在快速擴張的科技公司,
忽然明白了她的思路:“你是想讓物流成為科創走廊的配套‘血管’?”
“對。”陸炎藝眼里亮閃閃的,“等企業離不開我們的物流網絡,后續的產業鏈合作、股權投資,都是機會。
“而且這塊地拿下來,用途也活泛既能做倉儲,還能申請物流產業園的政策補貼,
比單純拿地蓋樓要劃算得多。”
陸炎藝指尖在地圖上那塊待開發區域輕輕畫了個圈,語氣里添了幾分實在,“只是前三年,公司財報恐怕不會太好看。”
話說完,她抬眼看向陸老爺子,目光平靜地迎上父親的視線,帶著幾分坦誠,也藏著幾分等待決斷的從容。
陸老爺子指尖在病床的扶手上輕輕叩著,指節因常年握筆而帶著薄繭,叩擊的節奏不快,卻像敲在人心上。
他沉默了片刻,目光掃過墻上掛著的城市規劃圖,最終落回陸炎藝臉上。
“財報不好看,是暫時的。”老爺子聲音不高,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分量,“
當年拿星城中區那塊爛地蓋商場,頭兩年報表上的赤字比這嚇人多了,現在不也成了黃金地段?”
陸炎琪握著方案的手頓了頓,想起父親說的那件事。
那時他剛進公司,看著季度報表上觸目驚心的負數,好幾次想勸父親收手,
最后卻是父親一句話定了調:“做生意要看三年后的天,不是眼前的坑。”
“爸是說同意了……”陸炎藝眼底閃過一絲亮意。
“政策風向明擺著,”老爺子端起茶盞抿了口,茶霧模糊了他眼角的皺紋,
“科創、物流,都是往后十年要使勁兒的方向。
錢家想靠住宅賺快錢,就讓他們去賺。咱們陸家做了三代實業,該懂‘慢即是穩’的理。”
他把茶盞往桌上一放,瓷碗與木桌相碰,發出清脆一聲:“項目你兩兄妹去談,拿下后。
財報的事,我去跟董事會說。”
“爸除非你行使大股東權力,不然那董事會那里可能難過了。”陸炎琪放下鉛筆,指尖在桌面上輕輕點了點,
語氣里帶著幾分如釋重負,又摻著點猶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