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當時情況十分危急,歹徒已經劫持了人質,你是怎么判斷并決定使用那種...
特殊方式制伏他的?”
蘇建民饒有興趣地問道,這個問題略帶考驗意味,也想更深入了解這個年輕人。
李南神色不變,語氣平穩地回答道:
“報告蘇書記。當時嫌疑人情緒極度不穩定,隨時可能傷害人質。
常規談判和威懾手段短時間內難以奏效,且其持槍手部已有發力預兆。
我必須在其扣動扳機前的瞬間采取行動,確保人質絕對安全。
利用身邊可利用的一切物品實施精準打擊,破壞其行動能力,是當時風險最低、
成功率最高的選擇。這得益于日常的體能和技能訓練,以及對現場態勢的瞬間評估。”
他的分析冷靜、客觀、專業,完全從戰術和執行層面出發,沒有絲毫的個人英雄主義渲染,
邏輯清晰,令人信服。蘇建民聽得微微點頭,心中的訝異更甚。這番回答,
不僅體現了極高的專業素養,更展現了一種超乎年齡的冷靜頭腦和戰略眼光。
這絕不是一個普通基層民警能達到的層次!
他看著李南那雙深邃平靜的眼睛,恍惚間甚至產生了一種錯覺,
仿佛不是在聽取下屬的匯報,而是在與一位級別對等的、經驗豐富的智囊進行交流。
“好!非常好!”
蘇建民再次拍了拍李南的肩膀,這次力度更重,贊賞之意更濃,
“有勇有謀,膽大心細!是棵好苗子!省政法委和全省人民,感謝你的英勇付出!”
“職責所在,義不容辭。”
李南再次立正回答,依舊平靜如初。蘇建民深深看了李南一眼,
將這個年輕人的樣子和名字牢牢記在心里。然后才轉向周正,也給予了勉勵和表揚。
慰問結束,蘇建民才在眾人的陪同下前往會議室,聽取更為正式的案情匯報。
但他的心里明白,這次德市之行,最大的收獲和最深印象,
或許并非僅僅是破獲了一起大案,
而是近距離接觸了能獲得自己女兒關注的——李南這樣一個極其特殊、深不可測的年輕人才。
在新區公安分局食堂簡單用過工作餐后,蘇建民婉拒了休息的安排,
臉上帶著一絲難以掩飾的擔憂和急切,對唐國棟低聲道:
“國棟,帶我去看看荃兒。”
唐國棟立刻會意:
“好的,老領導,車已經備好了,就在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