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殘茶玉璜照汗青(叁)
    第三回:星槎渡海傳虎符霜刃裂帛寫龍韜(上)
    書接上回!
    德佑二年的春寒,比往年來得更刺骨。
    臨安城破的余燼未冷,南遷的人流如同受傷的巨蟒,在泥濘官道上艱難蠕動、流離顛沛。
    陳璧娘拎著包袱,立于錢塘江口一處蒹葭叢生的渡頭。
    咸腥的海風,卷起她素色的裙袂,獵獵作響。
    此刻,她不再是那個暖閣中點茶的貴婦。
    披肩的長發盤起,用一根普通的木簪牢牢綰住。
    肩上裹著深色的擋風斗篷,目光沉靜地望向煙波浩渺的海面。
    身后,是愿意追隨他們南下的忠仆、部曲,約百余人。
    陳文龍也在人群之中,神情依舊倔強。
    但沾滿泥巴的衣衫,讓他放下了書生的倔強。
    他一手扶著妻子陸文茵,一邊逗孩子說話。
    前幾日,陳璧娘語重心長地對他說。
    “文龍……大丈夫立于天地間,固然要以家國為重。”
    “但孩子,才是國家未來的希望……”
    “無論如何,活下去,才有翻盤的機會。”
    老仆陳忠,正低聲指揮著青壯收拾最重要的行李。
    幾袋黍米、一些藥材、以及陳璧娘堅持要帶的書籍卷軸。
    這些東西,必須一件不少的搬上那幾艘雇來的疍家漁船。
    “阿姊,我們當真要棄陸路走海路?風波險惡啊。”
    陳文龍望著渾濁翻涌的潮水,開口說道。
    他雖聽從了姐姐的安排離開臨安,但心中對前路依舊充滿疑慮。
    “陸路關卡林立,元軍游騎縱橫,我們老弱婦孺眾多,走陸路無異于羊入虎口。”
    陳璧娘聲音不高,卻帶著不容置疑的決斷。
    “海路雖險,卻有一線生機。”
    “我聽聞張世杰將軍,已率部分水師南下。”
    “我們在海上,或能尋得聯系。”
    “況且,孩子經不起陸路顛簸與風險。”
    她頓了頓,回頭看了一眼陸文茵懷中入睡的侄兒。
    在調兵遣將方面,陳文龍自知比不上陳璧娘。
    所以,他那到嘴邊的話,又咽了下去。
    就在這時,一輛馬車在數名勁裝護衛的護送下疾馳而至。
    車未停穩,一名身著低級文官服飾的中年人便跳下車。
    來人快步走到陳璧娘面前,深深一揖。
    “下官樞密院編修江宗杰,此次奉陸秀夫大人密令,特來拜見夫人,并交一物給夫人,望轉交給張大人。”
    說完,江宗杰從懷中取出一個以火漆密封的竹筒。
    雙手捧住,鄭重交給跪迎的陳璧娘。
    “此乃朝廷授予張達將軍的正式任命虎符,以及關防文書。”
    說完,扶起陳璧娘,又輕聲關照道。
    “陸大人囑托小人,務必將文書親手交到夫人手中。”
    “得知張大人先行由陸路出發閩粵,先行開路,萬般敬佩。”
    “望夫人到達閩粵之后,將文書交給張將軍。”
    “屆時,方便張將軍調動人手,便宜行事。”
    “此外,陸大人與文丞相已分頭行動。”
    “文丞相北上募兵,陸大人護衛圣駕先行,約定在福州匯合。”
    陳璧娘接過竹筒,入手沉重。
    她知道這里不僅是丈夫的權力憑證,更是沉甸甸的責任。
    她將竹筒小心翼翼收入貼身行囊,與那半枚玉璜放在一處。
    “有勞江大人。不知陸大人還有何吩咐?”
    江宗杰壓低聲音,繼續說道。
    “陸大人,局勢糜爛,各地守臣心思難測。”
    “此行南下,恐多有波折,望夫人善自珍重,若有萬一……”
 &n-->>bsp;  “可憑此虎符,便宜行事,集結義士,以為后援。”
    這話語間的深意,讓陳璧娘心頭再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