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時,大家人走茶涼,好像個沒事人一樣。
那些所謂的夢想,都是利益堆出來的。
一旦,利益變成了一場鏡花水月的泡影。
該跑的跑,該遛的遛,誰都不愿意留。
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
李自成,早就應該看清楚了。
只是,驕傲的他不愿意承認。
不愿意承認自己多年的努力,到頭來就是屁。
然而,歷史就是這樣的冷酷無情。
不承認,并沒有關系。
反正,大家都是一群螻蟻。(完)
4.孟云浦:有學問不做官,沒關系不做官
做學問的人,往往注重內在世界。
欲望,通常是他們想要拋棄的外物。
孤傲的活著,才能讓獨立的精神一塵不染。
孟云浦,一位曾經以“匡扶社稷”為己任的熱血青年。
為什么最終貶為庶民,他的故事令人警醒。
孟云浦少年聰穎,熟讀《論語》等儒學經典。
進士及第,未肯攀附宰相等權貴。
選擇在戶部工作,喜歡給學生們講課。
當時的內閣權力很大,孟云浦時常看不慣。
有事沒事,就發表些抨擊的論。
皇帝知道了,自然拿官階“弱雞”的孟云浦開刀。
孟云浦的人生從此中了“詛咒”,持續低走。
先去吏部做個文選司郎中,表面上有些文官調任的權力。
但幾次下來,就是個參加會議舉下手的“假人”。
于是又開始嘰歪,被內閣又參了一本。
這下子,不僅貶了官,削減了俸祿,還被派去干雜活。
年底考核,他又拿到個不及格。
于是,被派到京城外面去做官。
哪知道沒做多久,就有人舉報他誹謗朝廷命官。
不僅烏紗沒保住,還被貶為平民。
說穿了這官啊,傲氣文人做不得,不拉關系也做不得。(完)
5.歐陽貞:六十五歲進士,只是學歷而已
對于歐陽貞來說,進士只是學歷。
六十五歲的年紀,顯然是沒有機會當官了。
怪只怪,自己身在風雨飄搖的時代。
年輕時,憑借才學在元朝做個小官。
哪知道,沒幾年,元朝就嗝屁了。
好不容易,躲過了戰亂。
自己的大好青春,也就蹉跎掉了。
朱元璋建大明朝,歐陽貞又出來科考。
在江西鄉試中,得了第一名。
在考城等地方,做了一名主簿。
沒過幾年,因為年逾花甲,就回家了。
回到家鄉的歐陽貞,愛上了干農活。
他謙虛謹慎地向老農求教,把一畝三分地種得光鮮靚麗。
同時,他愛上了家鄉的山山水水。
經常約同鄉、舊友,一起賞花賞月賞秋香。
此外,讀書、著書依舊是他最大的愛好。
還給自己取了個外號,叫貧樂。
物質貧乏,但內心很快樂。
所以,才會在六十五歲去考個進士玩玩。
不知道,那個被他搶了名額的無名氏。
在九泉之下,當作何感想?(完)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