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楚材,本是契丹王子。
奈何,遼國滅亡后,王子和庶民無異。
但,良才終究是良才。
到哪里,都是光彩四溢的存在。
雖然,耶律家沒有了昔日皇族的光華。
但耶律楚材的父親,在金朝謀到了一個很好的職位。
后來,蒙古人滅了金國。
耶律楚材,便淪為了階下囚。
不過,成吉思汗欣賞他滿腹的經綸。
于是,就將耶律楚材留在了身邊。
自此蒙古國在耶律楚材的匡扶下,實現了十個“更加”的轉變。
第一,政治上更加開明,更加有序。
落實官制、禮制和法制,讓各級官員有法可依。
第二,經濟上更加發展,更加繁榮。
完善賦稅、課稅等體系,讓經濟體系更加健全。
第三,軍事上更加強盛,更加穩固。
講求以民為本,讓將士款待平民俘虜。
第四,文化上更加融合,更加通暢。
推進民族團結,讓蒙古官員接受漢文化。
第五,科技上更加發達,更加進步。
實施生活方式改革,讓蒙古人放棄落后的游牧生活。(完)
4.徐壽輝:農民起義的頭不好當
抗旗的人,往往走不到最后。
很容易,就被人半道上給截胡了。
比如說,小明王韓林兒。
他的位置,被朱元璋給拱了。
又比如說,眼前的徐壽輝。
拉扯了一幫兄弟搞起義,風風火火。
到最后,給小老弟陳友諒做了嫁衣。
把自己的小命,丟在了馬鞍山。
看來,這“出頭鳥”不太好當呀。
做人啊,貴在有自知之明。
沒有那金剛鉆,就不攬那瓷器活。
就那跟風撿漏的能力,何必插著雞毛當鳳凰。
奉勸那些徐壽輝之流,多照照鏡子。
別人的高官厚祿,可能是自己的埋骨棺材。
天黑路滑,社會復雜。
城市還有霓虹燈,農村只有小糞坑。
一不小心,就要掉進坑里。
等到爬起來,已經臭不可當了。
想要洗白,基本沒戲。
想要富美,那更是無稽之談。
還是那句話,做人面對現實的好。(完)
6.陳友定:死磕不是最大的本事
死磕,不是將軍最大的本事。
將軍最大的本事,就是把別人磕死。
事實上,陳友定武功高強。
但時運不濟,沒能把朱元璋磕死。
反而,被朱元璋逮個正著,砍掉了腦袋。
對于元朝,陳友定是有深厚感情的。
畢竟,任何一個末世朝代,都是悲情的。
那些弱國自帶的哀傷,深入骨髓。
遍傳的烽火,又容易催生愛國的情緒。
即便是被外族統治下的元朝,也不例外。
陳友定,便是那念著舊情的福建人。
他是元朝的官,就要做對得起元朝的事情。
哪怕與之作戰的那方,是他的同族。
他手中的長刀,也都沒有心慈手軟過。
對敵人的寬容,就是對自己的殘忍。
尤其是,在搏命的戰場之上。
他知道,朱元璋是個卑鄙的小人。
卻依舊,還是一不小心著了朱元璋的道。
他想要服毒自盡,都沒能趕得及。
雙手就被反扣,腦袋抵在桌子上無法動彈。
至于陳友定最后的結局,大家都知道了。(完)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