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鮑照:賣文的人生不如意
鮑照的文采,曾冠絕南朝。
若不是死于內亂,他真是一根好苗子。
成績超過李杜,都可能不是問題。
但他的運氣不如意,一生崎嶇坎坷,令人感嘆。
少年的鮑照,出生于沒落士族。
家庭條件艱苦,僅僅比佃戶好一些。
父母花錢給他找了位私塾先生,教他詩詞歌賦。
鮑照也很爭氣,不僅天資聰穎,才能很快就發揮出來。
不僅老師自嘆不如,更在鄉里出了名氣。
之后,鮑照獻詩志,被臨川王劉義慶招為搶手。
和一群文人,關在大屋子里編寫《世說新語》。
沒過多久,劉義慶就生病去地府報到了。
鮑照吃完席,就主動辭職回到了年中。
意志消沉的鮑照,獨游廣陵作《蕪城賦》博得聲名。
又作擬行路難十八首,歌詠人世憂患,寄予悲憤。
時值南朝動亂,出仕跟隨江州刺史武陵王劉駿。
后劉駿率軍攻入建康,登基稱帝。
鮑照寫詩贊美劉駿,卻被人構陷,謫守秣陵。
失意的鮑照,又出仕臨海王劉子頊的參軍。
劉子頊起兵造反失敗,被宋明帝所殺。
鮑照尚在軍中為兵將所殺,一腔熱血終是報國無門。(完)
2.任昉:家里的藏書累死牛
任昉是個書癡,就喜愛藏書。
而且大部分的藏書,連國家圖書館也沒有。
所以,當蕭衍篡位建立南梁。
給任昉黃門侍郎、吏部郎中等職位。
而把著作事務的具體事務,安排給任昉操辦。
這擺明是高配,讓任昉提高些收入。
對于蕭衍來說,任昉寫的東西,他看著舒心。
任昉自然也沒有辜負蕭衍的厚望,極盡駢文之能事。
成為蕭衍殿下,最當紅的“辣子雞”。
任昉走紅之后,并沒有放棄讀書人的理想。
而是在處理政務之余,花更多的時間采辦書籍。
尤其是那些孤本、單行本之類的,更是愛不釋手。
特別是地理方面的書籍,他特別的喜歡。
華夏大陸,地域博大,藏著太多神秘的東西。
那些神秘的背后,是自然界的鬼斧神工。
以及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龐大世界觀。
而這些,對于執政者而,是沒用的東西。
但對于任昉來說,卻是無價之寶。
他將那些別人眼中的糟粕,都收藏在家里。
由于書籍太多,活活累死了兩頭牛。
家族素來清貧,得以加餐吃牛排,還靠任他的藏書工程。(完)
3.劉義慶:夜空中最亮的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