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寧打仗,就靠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別看這甘寧,勇可冠三軍,智可取關山。
就靠自己的天賦,還是后天的努力。
非亂世尋常的人,可以與之匹敵。
少年時,甘寧和周處差不多。
打家劫舍,好逸惡勞,也是村上一霸。
后來,盜賊都改行投靠了起義軍。
甘寧的主業,也就財去人安樂,折戟沉沙了。
失業的甘寧,曾在劉表帳下耍過雙戟。
也在黃祖門前,賣力的演出。
屢次招聘,都是千載難逢咸魚翻身的好機會。
他一連串改革的舉措,讓集權制的附加值明顯增加。
只可惜,劉表和黃祖,都是假虛名,空學問。
對于文人學士,或者才高一成的人,都是不屑一顧。
不得已,退而求其次的甘寧,選擇了孫權。
甘寧知道,弱國無外交。
就算三足鼎立,有時候也就算個屁。
所以,無論面對曹操,還是面對劉備。
甘寧的霸氣側漏,永遠是劍走偏鋒的放浪。
他要輔佐的,不僅僅是君王。
還有一個人,扛起一座城的偉大夢想。(完)
5.廖化:大兵當先鋒
打仗,有兩個人很重要。
一個是主帥,那是用來穩定軍心的。
御駕親征,一把手重視,打起仗來群情激奮。
能夠在一把手面前表現,誰敢不賣力的演出呢。
不過,一把手親征,要充分考慮天時地利與人和。
否則,也有表演失敗的,比如說,王振。
把朱祁鎮送給了瓦剌,土木堡是無法磨滅的恥辱。
另一個是先鋒,那是用來實現buff加成的。
先鋒如同一把利刃,瞬間刺破銅墻鐵壁的包圍圈。
收獲無數個人頭,還有計算功勛當量的數值。
不過,先鋒是不可以出現疏漏的。
否則,不是身首異處,就是成為對方的粽子。
先鋒,是任何一場戰役的關鍵所在。
廖化,是個懂事的好孩子。
在姜維北伐期間,是蜀國游擊戰的主力。
莫奈何,蜀國的大本營被曹軍攻破。
接到劉禪的號令,不得不和姜維一起投降魏國。
在去往洛陽的路上,廖化選擇悲憤而亡。
這是廖化作為先鋒將,所持有的本性。
也是三國后期的蜀國將領,最后的那一份倔強。
那是,歷史給予人們,最深沉的情感寄托。(完)
6.凌統:湖里劃菱桶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
少年意氣的凌統,是千島湖第二屆劃菱桶比賽的冠軍。
他的父親凌操,是第一屆的冠軍。
因為和甘寧起了爭執,被甘寧失手打傷了。
接到消息的凌統,急急忙忙的趕回家。
緊趕慢趕,還是沒能見到凌操最后一面。
于是,凌統把所有的怨恨,都怪在甘寧的身上。
怎奈東吳一哥孫權出面,將事情調停了過去。
凌統也不能駁了孫權的面子,只能把怨恨放在心里。
直到有天,孫權派陳勤和凌統去剿滅麻屯的山賊。
陳勤是個大老粗,一喝酒就口無遮攔。
看著凌統年紀小,就出侮辱凌統和他的父親凌操。
凌統忍無可忍,最后把陳勤砍傷,沒幾天就死了。
凌統將山賊剿滅之后,就去軍法處認罪。
孫權寬宥了他的罪責,就像當日寬恕甘寧一樣。
凌統終于明白了,孫權的良苦用心。
如果這個世上的人,都以怨報怨的話。
那這個世界將永無寧日,墮入萬劫不復的魔道。
凌統的目標不是小小的湖里,而是外面大大的世界。
他要跟隨孫權的腳步,去到更遠的地方。
皖城,就是他揚名立萬的第一站。(完)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