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商洛看了看四周。結合剛剛聽到的情況,基本可以確認:
這個世界在有意識地維護通天塔的安全。
看來他們確實聽勸,他們把商洛當時說的話都聽進去了,沒有讓閑雜人等在通天塔四周亂竄,干擾通天塔的運行。
但是這個信息能夠流傳這么久,他們想必是應該把字刻在石頭上了。
“你的意思是”
我想這件事,在他們的文化中可能非常重要。畢竟我們并沒有要給這些人任何回報吧,那他們自發地來維護通天塔周邊的治安,這種行為就完全得不到回報。而這種實際上完全不可能得到的回報的巨大奉獻,也只有可能是信仰了。因為信仰本身就是回報。
換而之,忠誠本身就是回報。
這種沒有回報的信仰,當然也有可能產生正向激勵――這世上把奢侈品當做信仰來售賣的事情可多了去了。
良田萬頃,日食一升。廣廈千間,夜眠七尺。身上穿著的衣服也不過是一層兩層的面料,如果購買衣物僅僅是為了蔽體和保暖,那許多衣服――包括許多其他消費品,其價格完全不可能賣到這么高。這些超脫于基本需求的會存在,是因為人類的需求不只有這么基本的生理需求,人類還會追求更加深層的需求。
渴望飲食、渴望安全、渴望歸屬、渴望尊重、渴望自我實現,這種需求一步一步的加深。
但是說到信仰.信仰在其中所屬的層次就復雜了。
有的信仰是為了飲食――施舍飯食的就是
有的信仰是為了安全――不信會被打死。
有的信仰是為了歸屬――比如一群人加入一個俱樂部。
有的信仰是為了尊重――比如成為志愿者提供公益服務。
有的信仰是為了自我實現――實現個人潛能,成為所能成為的一切,比如成仙。
“那這些人,你覺得是哪一種?”
“可能很復雜,但我覺得你們旁邊似乎就有一個例子――朝鮮。”
朝鮮奉行事大主義,這并非是為了什么虛無縹緲的忠誠,而是迫切而實在的需求。這種需求從朝鮮的歷史就可以看出來:
李氏朝鮮與國同休,他差不多是和大明一起建國的,然后作為朝貢國一直存續到現在,其存續的時間已經長得能熬死一棵榆木了。
世界大勢浩浩湯湯,能活這么久就已經是一種福了。
這種福也不僅僅是來自朝廷在安全上的保護――雖然這種保護確實是存在,而且也在壬辰倭亂之類的關鍵時候挽救朝鮮于滅亡的邊緣。
但在更多的時候,在那些和平的歲月,事大主義并非在軍事安全上保護朝鮮,而是更高的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