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交換
寄出印花票的最后一步是蓋章,這個商洛一直都有。他有一方給自己用的小印章,指甲蓋那么大,用來蓋自己的名字。
蓋上去之后效力類似郵局的郵戳,這幾張印花票就算是使用過了。
“好,這樣就可以寄出去了。我跟你說,超好玩。”
文鴛從他手上把蓋好章的單子拿過來,都放進傳遞瓶里,然后對準氣動管道口:
“啵”
瓶子被吸進去了。
“這個聲音.好像莫名其妙的很帶感。”
“是吧,就是這個‘啵’得一聲。只需要轉動一個手柄,就能操縱一個龐大的系統為你轉動一刻。啊~~太偷稅了。只可惜一個月只能玩一次,玩一次十個銅子。”
“這個東西.很貴吧?”
這東西一看就非常有用。因為他是目前為止唯一的,可以在“客戶和客戶”之間“幾乎即時”的傳遞“物品”的運輸系統。
這里面有三個要素:客戶到客戶、幾乎即時,還有物品。
水電管道之類傳遞的是電,而不是物品。水和電也不是從客戶到客戶,顯然兩個鄰家之間不可能用電線來互相發電;電話雖然可以建立每個人之間的聯系,但電話只能傳遞信息,不能傳遞物品。再比如跑腿,這個倒是可以從客戶到客戶間傳遞物品,但跑腿的速度太慢了。
和這套系統最接近的,其實是傳真機。如果要傳遞的是文件,那么傳真機就可以幾乎完美地替代氣動傳輸系統。但傳真機不能覆蓋的,還有傳遞“文件原件”,和“其他物品”的作用。
其中,傳遞“文件原件”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加密和互相認證。然而在電子證書和生物識別技術將其覆蓋大半后,氣動傳輸系統只剩下“送貨”這么一個邊緣功能無法被替代了。
然而氣動傳輸系統被淘汰的過程遠沒有這么糾結。沒有什么互相替代,互相競爭之類。它幾乎剛一起步,就邁向了技術壽命的終點。只在人類歷史上留下一段關于“蒸汽朋克”時代的遐想。
商洛覺得這里頭的最關鍵的原因應該是太貴了。光是“貴”這一點,就可以讓整個系統無法運行下去。
在“現代早期”,這種不成熟卻又搞得聲勢浩大的工程并不罕見。比如水上飛機、飛艇等等。這些技術在運行十幾年,乃至只有幾年的黃金期后就飛一般的退出了歷史舞臺。究其原因,也不只是因為當時的技術日新月異,也是因為當時人類的工程學普遍不那么發達,對一項工程的后續預算缺乏合理的預計。
這種氣動傳輸系統也是如此。它在剛剛建立的時候,其造價可以依托和新建建筑物等等,倒也不顯得那么貴。但時間一長,它的維護成本就顯得相當離譜,昂貴到不可接受。
然后,就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