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心已下,但那二百文一個月的數字,依舊像一塊冰,硌在沈微婉的心口,散發著持續的寒意。這不是一拍腦袋就能決定的事,她必須拿出破瓦村里算每一根柴火、每一粒米的勁頭,將這樁事的里里外外,掰開了揉碎了,算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油燈下,她再次將那罐辛辛苦苦攢下的銅錢倒出。這一次,不再是茫然地摩挲,而是帶著一種近乎冷酷的清醒,將它們分門別類。
這是賣腌菜得的,這是賣窩頭賺的,這是之前幫工換的……最主要的進項,還是來自后來居上、利潤稍厚的熱窩頭。若不是有了這項收入,光靠腌菜,她連想都不敢想固定攤位的事。
她拿出一根燒剩的細木炭,在粗糙的桌面上劃拉著只有她自己能看懂的算式。
**收入:**
熱窩頭每日約莫能凈賺二十至三十文(刨去柴火、材料成本)。
腌菜每日約莫凈賺十至十五文(如今有了紫蘇招牌,生意更穩)。
偶爾的布偶、幫工零碎收入,不算固定。
取個中間值,就算每日凈收入三十五文。一個月(按出攤二十五六日算)便是八百七十五文到九百一十文左右。
**支出:**
米面糧油菜鹽等日常嚼用,母子二人極節省,一月至少需二百五十文。
安兒偶爾頭疼腦熱的藥錢,得預留三十文。
燈油、針線等雜項,二十文。
添置衣物、修補工具等不定項支出,預留三十文。
這樣算下來,每月固定支出至少三百三十文。
**結余:**
收入減去支出,每月約能結余五百四十五文到五百八十文。
**租金:**
每月二百文。
這個數字一跳出來,沈微婉的呼吸還是滯了一下。這意味著,她每月辛苦掙來的結余,將近一半要填進那個固定的攤位里!剩下的三百多文,要應對所有意外,還要為安兒的未來、為開春的種子一點點積蓄……
壓力巨大。
但是,不租呢?
繼續露天擺攤。一次像前幾日那樣的大雨,損失可能就不止二百文!淋壞的腌菜、泡爛的窩頭、受潮的貨物……而且,風雨帶來的不僅是即時損失,還有可能因此病倒的醫藥費(她自己和安兒都受不了反復折騰),以及因無法出攤而徹底斷掉的收入。
還有每日搬運、搶位置耗費的體力和時間,這些隱形成本無法計算,卻實實在在地拖累著她的身體,限制了她擴大經營的可能。
租下攤位,看似付出了昂貴的租金,但換來的是:
1.
**避免天氣帶來的重大損失。**(潛在風險降低)
2.
**節省每日搬運和搶位置的精力體力。**(可投入更多到產品制作和改進上)
3.
**擁有一個穩定的、更容易被熟客找到的“家”。**(利于培養客戶忠誠度)
4.
**或許能因為環境改善、陳列更好而吸引更多新客。**(可能帶來額外收入)
尤其是第一條,那次風雨中的絕望,她絕不想再經歷第二次。